你知道中国古代建筑中,宫殿建筑的“三朝五门”吗?它们分别指的是什么?
东汉郑玄注《礼记·玉藻》曰:“天子及诸侯皆三朝”:外朝一,内朝二;又注《礼记。明堂位》曰: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诸侯三门”。这就是“三朝五门”的由来。
三朝的称谓随时代而变迁,古称:外朝,治朝,燕朝;唐称:大朝,常朝,入阖;宋代称:大朝,常参,六参及朔望参(每五日及朔、望一参)。也就是:大规模礼仪性朝会,日常议政朝会,定期朝会三种。
皇帝是九五之尊,九在数字里是最大的数,所以九就代表了天下,也就是九州天下的意思。以前在商朝和周朝时,统治天下要制定“九鼎”,代表对天下的统治。天下就相当于九宫格,可以用一到九的数字来填充,中间的格子就是中宫,它永远用数字五代表,皇帝居中就占据了数字五,其它的八个数字就代表四面八方的天下。所以“九五之尊”的称号只有皇帝独享了。
皇帝居于天下的中心,也就是城市的中心,要想走到皇帝居住的紫禁城,就需要设置五道门。只有通过这五道门,才能走进皇帝居住的中宫——紫禁城。要想进到紫禁城,那必须走前门,不能走后门。皇帝是坐北朝南的,要走到皇帝的紫禁城,当然要从正门进入,北京符合规制的四合院的正门也是开在南面的。
从南往北的第一道门就是正门,也就是前门,也叫正阳门。朱棣皇帝刚开始建北京城的时候,是没有前门南面的永定门的,那是后来城市往南扩建时才有的。南方午时正午,高悬在天空的太阳,就代表帝王。所以南面的第一道门——前门就叫正阳门了。
第二道门就是大明门。前门代表正阳皇帝;大明门就代表朱棣皇帝的天下,大明的江山;清朝时,改为大清门。这个门现在已经没有了,就在现在天安门广场上毛主席纪念堂的位置。
第三道门就是天安门了。明朝时叫承天门,就是顺应和继承天意的意思;清朝时就改叫天安门了,这也是京城最大的门,代表天下的安定、长治久安。
第四道门就是天安门北面的端门。端门就是开始、开端的意思。第五道门就是咱们故宫的前门——午门。这就是紫禁城的第一道门,经过了这五道门就进到了紫禁城。
最早的皇帝管理朝政,分为了外朝和内朝。外朝就相当于文武百官遵从皇帝的旨意,通过皇帝的旨意和诏书,来执行对国家的管理;内朝也分为了两个部分,就相当于皇帝在外殿上治政,在内廷上问政。
朱棣把象征对国家管理统治的中心区域建成了三大殿,代表三朝,也代表对天下的统治。这就是“三朝五门”之说。
五门的具体位置及名称也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区别。
实际上,自战国以后,都城宫室制度中,循此制者无几,隋代恢复三朝五门制度,唐长安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建设,基本布局没有太大的变化。唐长安有五门(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和三朝(外朝奉天门、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
元失此制,明南京宫殿则又用此制,其五门为:洪武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三殿为: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永乐十九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南京作为留都,北京的建设基本按照南京的布局。
清朝仍然以北京为都城,顺治时,将大明门改为大清门。奉天殿改为太和殿,乾清宫改为处理日常政务之所,其他没有作太大的变动。明代五门为:大清门(大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而清代来说这个五门的位置就是从天安门开始,然后端门、午门、太和门和乾清门,三殿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