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千年的地方传统建筑技艺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5-05 10:11:05  来源:古建中国  作者:殿阁大学士
核心提示:侗族木建筑​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工艺堪称一绝,整座建筑凿榫打眼,穿梁接拱,立柱连枋,不用一颗铁钉,全用榫(sǔn)铆连接,结构牢固,铆接缜密。

  侗族木建筑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工艺堪称一绝,整座建筑凿榫打眼,穿梁接拱,立柱连枋,不用一颗铁钉,全用榫(sǔn)铆连接,结构牢固,铆接缜密。围绕木建筑表现出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侗族木建筑


  鼓楼雄踞于侗寨之中,立地顶天,是侗家人的精神象征。风雨桥横卧江上,是侗族人民的“福桥”“生命之桥”,楼、桥绘制的各种图案,雕梁画栋,寄托了侗族人民的祈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和美学追求。


  侗族是天生的艺术大师,民间工匠的建筑才能十分高超。楼、桥和民居的建筑不用一张图纸,整个结构烂熟于心,仅凭简单的竹签和普通工具,就能设计制造出式样各异、造型美观的楼、桥,设计之精巧,造型之美观,令人叹为观止。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地方传统建筑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始于魏唐的干栏式建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木建筑有民居(木楼)、鼓楼、风雨桥、寨门、井亭、凉亭等,种类繁多,以风雨桥、鼓楼为代表,至今仍然保持了古代干栏式建筑的一些基本特征。


侗族木建筑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最早可追溯至原始氏族社会早期甚至是更早的巢居时期,那时的黔台语族的先民,就已创造了这种以“竹木结构”“卯榫结构”“雕梁画栋”为特色的“建筑文化”,侗族人民将其完整的传承了下来。


  魏唐时期,侗族就已经有了干栏式建筑,至今已有将近一千多年的历史。《魏书·僚人》就有“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的记载,这足以证明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悠久历史。在这一时期,侗族本构建筑营造技艺逐步的发展完善,最终形成了当代的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种类造型


  侗族木构建筑种类繁多,主要有民居(木楼)、鼓楼、风雨桥、寨门、井亭、凉亭等。侗族木构建筑依山傍水,式样美观,技艺精巧,体现了侗族工匠们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和精神寄托。


  在侗族木构建筑中,无论是结构复杂的鼓楼、风雨桥,还是结构较为简易的凉亭、吊脚楼,其造型都独具特色。鼓楼在民居中凌空而起,威严挺拔;风雨桥飞檐翘首,卧江舒展;民居星点棋布,错落有致。


  侗族工匠在木构建筑造型设计中遵循均衡、对称、和谐的规律,并且注意运用直线、斜线、曲线、折线进行多重的组合构图,构成了比例协调、均衡对称、规整完美的建筑造型艺术,充溢着朴实自然、稳定规范的形式美感。


侗族木建筑


  营造方式


  在侗族木构建筑中,建筑师不用绘制图纸和制作模型,整体构思全在脑海中,仅凭手上把自制小角尺,用一条楠竹制的丈尺和一支竹片洁墨笔,通过手锯、凿子、斧头、木创及长头控镐等工具,成百上千、长短不一、大小不等的梁、柱、枋、板、眼等,在“木马”上制作而成。对于建筑中各种构件名称,墨师们都烂熟于心。为使在竖楼时不至混乱,他们使用了代代祖传的“墨师文”作为符号画上标记。


  图案装饰


  通过艺术手段,侗族工匠在木构建筑的各个部分,如屋脊、挑手、檐部、柱头、榫头、栏杆、门窗等,采用凿刻、雕塑、绘画、叠砌等多种手法,构成不同的花纹图案。这些图案构图严谨,组合规整,均衡对称,造型生动,加上刀法娴熟,工艺细腻,线条流畅,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多重功能


  侗族木构建筑具有明显的实用功能:吊脚楼经济适用、通风良好,光线充足,冬暖夏凉;鼓楼为寨民讲款议事、娱乐休闲的中心;风雨桥不仅方便群众过河,还能遮风挡雨。同时,侗族木建筑还具有鲜明的审美功能,它的设计、结构、制作都体现出侗族的民族信仰、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


 

本文标题: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千年的地方传统建筑技艺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726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