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中的儒文化元素(下)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4-18 11:45:37  来源:人民论坛
核心提示:“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建筑物具有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属性,任何一个时期的人们均会按照其审美的要求去进行建筑设计,从而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建筑美术设计制度。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建筑物具有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属性,任何一个时期的人们均会按照其审美的要求去进行建筑设计,从而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建筑美术设计制度。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和哲学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人们,儒学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建筑审美观念。因而,在中国古建筑营造制度的美学设计之中,同样深受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中国古代建筑美学设计制度具有显著的“序”的观念、“正”的观念、“和”的观念,这些观念正是儒学文化元素在建筑美学设计制度中的具体体现。

  关于“序”的观念,按照儒家所设想的社会模式,是上下、尊卑、贵贱分明却能够和谐相处的阶级社会,有着十分森严的等级观念,因而儒家思想影响下的建筑师也通过森严的等级观念对建筑之美进行塑造,建筑美术设计制度体现出显著的秩序感。比如,紫禁城就是在“序”的观念主导下进行美学设计的,通过空间、装饰、比例尺度等,以衬托、对比等手法使整个紫禁城秩序井然、主次分明。关于“正”的观念,要求建筑美学设计讲求方正,避免出现弯曲的图像设计,形成庄严的布局,比如山东曲阜文庙就是如此,体现了儒家“正”的观念。关于“和”的观念,要求建筑美学设计之中注重各部分之间的“和谐”、“协调”,要求建筑群各部分之间通过合理的比例、尺度和装饰设计保持“协调”。


  建筑营造制度惯性思维中的儒文化元素。惯性思维是儒家文化中体现出来的重要思维,是儒家思考社会人生的哲学理念在思维方式上的体现,惯性思维同样对中国古建筑营造制度产生深刻影响。儒家对治国理政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之时注重强调“尧舜之治”、“先秦之治”,对任何事物进行论述之时必须引用“孔孟”贤圣的语言。儒家倡导对旧有的典章制度、礼仪制度应该阐述和效法、遵循,不能对古人定下的规矩进行改变,不能自行创造,而是要遵循好古老的传统。甚至到后来发展成为“先朝制度不可废”、“祖宗成法不可改”,强调从古人那里去寻找继续前行的道路,要求一切事物均按照古人的做法予以延续,反对改变古人的做法。

  儒家的这些惯性思维,理所当然地体现到建筑营造制度之中。在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之中,人们营造房屋必须按照儒家学说的规范,按照既定的等级制度和营造法式进行“套用”。人们在设计建筑营造形式之时均“仿古制”,随着历史脚步的前进而按照“复古更化”的方式实现“变”,而此种“复古更化”的变化方式不得超越前人的基本建筑营造制度,只能是在承继前人的基础上实现一些局部的而且是较为细微的变化。正因受儒家文化元素影响下的建筑营造制度惯性思维的主导,中国古建筑营造制度长期保持稳妥的发展变化,未出现建筑营造制度上的大起大落,建筑营造制度演进的进程较为缓慢。

  建筑营造技术传授方式中的儒文化元素。儒家文化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逐步在全社会形成“学而优则仕”的普遍观念,许多人将自己的目光聚焦于“为政”、“出仕”上,掌握文化知识的人逐步和工匠群体相互分离,因而包括建筑营造在内的各方面技术通常局限于特定范围内薪火相传,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承。当然,文人群体和工匠技术相互分离虽然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长期形成的普遍现象,但依然有不少文人士大夫和官方关心关注建筑营造制度的发展进步。

  比如,宋代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系我国古代首部建筑技术专著,该书由官方编写修撰而成,其目的在于适应国家理财需要,却成为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不朽之作。明代末期著名造园设计家所撰写的《园冶》,系中国首部园林艺术理论专著,同时也是一部不朽的造园技术专著,论述了别墅、宅园营建的基本理论、具体的技术手法,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营造法式》、《园冶》虽然分别系官方和文人士大夫编著的建筑营造专著,其目的也是在于真实记录和阐述儒家思想主导下营造法式制度,目的并非在于促进营造技术的创新。我国封建社会历史长河中的建筑营造技术传授传承方式,主要还是通过家族传授和师傅带徒弟的途径传授的,总体风格自始至终保持儒家风范,虽然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有所发展进步,但只能是在原有基础上做出局部性、渐进性、细微性的提升和改进。


  中国古建筑营造制度中的儒文化元素对现代建筑的启示

  当前我国建筑营造制度中暴露出许多问题。首先,目前建筑领域的形式主义较为明显,存在相互攀比乃至哗众取宠、过于追求奢华等现象。其次,在城市建筑中存在“千城一面”的现象,不少城市的地域性特征逐步弱化,城市的特色在逐步消失。部分城市高楼林立,成为“水泥森林”,而建筑规划设计却杂乱无章,让居住于城市中的人感觉窒息,城市建筑缺乏审美性。再次,我国新近建筑的民族风格难以彰显,相反地,西方国家民众对物质文明高度崇拜的心理状态却在中国当今建筑营造中体现出来,在盲目崇拜下促使“欧陆风”盛行其道。最后,建筑营造设计缺乏精品意识,体现出一股浮躁之风气。

  解决上述问题,中国古建筑营造制度中的儒文化元素相关问题能够为我们提供相应的启示借鉴。中国古建筑营造制度中的儒文化元素,尤其是建筑美学设计制度和建筑等级制度,对促进古代建筑营造制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使中国古代建筑营造制度别具特色,在世界建筑史上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世界建筑营造制度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于建筑的发展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寻找到一条民族化的正确道路,从而使其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形式,在现代化的建筑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才是现代建筑应该努力的方向。

  中国古建筑营造制度中体现出来的惯性思维、传授方式,虽然促进了古代建筑营造制度的稳妥进步,避免封建社会各朝代之间的建筑营造制度风格迥异,避免不同朝代之间的营造制度大起大落,自然有利于继承前人的经验为后代所用。但是,由于儒家文化影响下的建筑营造制度过于强调“效法古人”,因而导致了创新性不足的严重弊病,这也是儒家文化元素影响中国古建筑营造制度被人们广为诟病之处。这就启示我们,要将创新作为建筑这种审美载体的生命所在,决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前人或者外国的建筑营造制度,我们借鉴、学习前人或者外国建筑经验,其目的也是在于在现有基础上紧密结合时代的发展和本国本地的具体实际情况实现新的创新创造
 
标签: 古建筑 儒文化

本文标题: 中国古建筑中的儒文化元素(下)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73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