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秦始皇陵墓,为何没有开挖?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5-24 10:06:57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琉璃
核心提示:秦始皇被誉千古一帝,中国之所以能维持大一统,秦始皇功不可没。始皇帝上位第一天起,就着手修建自己陵墓,至秦二世历时39年建成,秦始皇陵是历代帝王陵寝中规模最大,设计最完善的陵墓之一。

  秦始皇被誉千古一帝,中国之所以能维持大一统,秦始皇功不可没。始皇帝上位第一天起,就着手修建自己陵墓,至秦二世历时39年建成,秦始皇陵是历代帝王陵寝中规模最大,设计最完善的陵墓之一。


  秦始皇陵内部到底有多豪华?至今我们依然不得而知,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九月,葬始皇郦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秦始皇陵墓


  《汉书》中也记载:“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铟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河,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藏,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


  一些人认为司马迁《史记》中对秦始皇陵的描述太夸张,但笔者认为司马迁的记载可信度很高,首先司马迁时代与秦始皇相隔不过百年,汉承秦制,秦朝一手官方资料在司马迁时代找起来是不费劲的。再者司马迁本人对历史就很讲究考证,司马迁评价《山海经》是:“书中多荒诞之处,余不敢言”,可见司马迁对于不确定的历史不会信口开河。


  1974年秦始皇陵兵马俑被挖掘出之前,很多人也不会认为真的有那么大规模的兵马俑,之后考古学家对秦始皇陵附近土层进行化验,发现地下水银含量确实高的异常,这些都印证了司马迁对秦始皇陵的描述基本可靠。当然了,只要秦始皇陵一天不挖掘,悠悠众口就一天不能堵上。


  秦始皇陵是目前全球考古学家都想挖的最后一座大墓,甚至有考古学家直言“若是能看到秦始皇陵挖掘,此生无憾了”。但我们国家的态度也很坚决,绝不会挖秦始皇陵,因此有人认为是中国不敢挖,怕挖出来里面什么都没有,不但打脸也会损失旅游收入,但事实上并非这个原因。


秦始皇陵墓


  1956年的时候,著名考古学家郭沫若建议挖掘明朝万历的陵墓,克服重重困难进入后,果然发现了很多陪葬品。但是陵墓常年没空气,这下保护没做到位,很多字画几秒钟就失去了颜色,而且快速腐烂,一碰即碎,各个专家都懊悔不已。你说挖掘几百年的陵墓都这样了,去挖掘三千年前的秦陵,这难度得多大?


  史记记载,秦陵内部,有夜明珠做的日月星辰,用水银作成的江河湖海分布图,还有就是倾全国能工巧匠作成的机关保护陵墓。工匠完工时全被斩杀,所以秦陵机关无人知晓,如果冒然打开,后果不堪想象。


  考古需要很多金钱,一般都是建造个大棚来保护陵墓的湿度和温度,但秦皇陵占地面积56.25平方公里,而且三千年斗转星移的,到处都是大山,光陵墓外边都齁不住,更别说地宫里边了,再加上人力,其它物力,这得多少钱,小编不敢相信。这么劳民伤财的事情,也没人敢做出头鸟。


  很多古书里记载,秦始皇陵墓里,有着日月星辰,有着用水银制作山川河流,很难想像地宫中水银到底有多少,万一一个处理不好,这不仅仅是地宫的问题了周边居住的居民都会受到牵连。


秦始皇陵墓


  传说秦始皇陵墓最深处可达地心,虽然夸张,但据有关资料描述,秦陵距地面80多米,挖掘好后肯定要对外开放,如果建在地底,万一坍塌谁来负责?建在地表的话,这工程何其浩大。光搬运费、场地费。场景还原需要数以万计的金钱吧。


  秦始皇陵确实是我们国家的,但现在全球通讯这么发达,地球都成“村”,秦始皇在世界史可是很有影响力的,这世界文化遗产,确实需要某些世界组织同意,需要更高的科技手段来帮助一起挖掘。


  或许有一天,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无需挖掘就能探索秦始皇陵内部,那时我们能看到一个真实的始皇帝陵寝是怎样的。

 

本文标题: “千古一帝”秦始皇陵墓,为何没有开挖?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739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