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古建筑——“阳山碑材”的传说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5-27 13:06:56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汉五铢
核心提示:阳山碑材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西北侧的阳山南坡,是明成祖朱棣为颂扬其父明太祖朱元璋功德而开凿的神功圣德碑遗址,为取此石材,有“天下第一碑”之称,阳山碑材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阳山碑材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西北侧的阳山南坡,是明成祖朱棣为颂扬其父明太祖朱元璋功德而开凿的神功圣德碑遗址,为取此石材,有“天下第一碑”之称,阳山碑材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谓碑材,指的是三块庞然而蹲、巍然而耸的巨石。碑材按其功能造型,分为碑座、碑身、碑首,如果把三块碑石垒起来,不亚于一幢20层高的魁伟大厦。说到重量,更是令人吃惊:建造埃及金字塔的巨型石块,数千年来一直为世人叹为奇迹,然而,它们平均才重25吨,最大的也不过50吨。


阳文碑材


  阳山碑材,最轻的碑首已在6000吨开外,最重的碑座,更高达16000多吨!那么,当初开山凿碑的工匠,是打算如何把它们运出深山的呢?退一步讲,就算他们有本事把巨石运走,又怎样才能把它们垒在一起,合成一座完整的碑呢?


  南京一带的地貌属沉积岩,其原始状态,就像一摞一摞的云片糕,尔后经过地壳长期的摩擦挤压,莫不分崩离析,支离破碎,唯有阳山,因为处于一个盆状向斜的中心点,四周的压力奔涌到这里,彼此颉颃,相互抵消,岩层反而得以保存完好;再加上其他一些得天独厚的因素,才诞生了碑坯这样巨大而完整的石料。


  那么,又是谁发现这地心秘密的呢?一说是六朝时期的古人,一说是明高祖朱元璋的军师刘基。两种可能都存在,但不论是谁,他们都不是巨碑的创意者,提出在阳山凿石雕碑的,应该是是明成祖朱棣的朝臣,而拍板实施这一方案的,自然非朱棣本人莫属。


阳文碑材


  朱元璋建都南京,死后传位于孙子朱允炆,燕王朱棣不服,起兵攻进南京,夺取政权。虽然这只是他们朱家的“内务”,但不管怎么说,朱棣执政,给人的感觉总像是抢来的。为了证明自己皇位的正统性合法性,他就要以正视听。朱棣举起的旗帜之一,就是在阳山开采巨幅石材,为父皇朱元璋在孝陵修建撑天柱地的“神功圣德碑”。


  于是,他征集了全国万余工匠依阳山南麓开凿碑材三块。这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朝廷要求限期完工,规定每个石工每天要交三斗三升石屑,由监工负责验收。工匠们累死、摔死或者因完不成任务被杀掉的人数,据说达3000人之多。


  惨死者的尸体被随意扔在阳山附近的“万人坑”里。日积月累,这“万人坑”隆起形成一个大坟包,于是人们把“万人坑”附近的一个小村就称为“坟头村”。为取此石材,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非凡的艰辛与血汗。


阳文碑材


  阳山碑材是南京的旅游好去处,附近还有汤山猿人洞等等。该处在明代以前就是古采石场,阳山碑材是利用该处山体中完整性好又十分巨大的栖霞灰岩开凿出来的,由碑座、碑额、碑身三部分构成。


  其中碑座石材高13米,宽16米,长30.35米,重达1.6万吨;碑身石材长49.40米,宽4.4米,高10.7米,重约9千吨左右;碑额石材高10米,长20.3米,宽8.40米,重约6千吨左右。若此碑立起总高为78米,重三万余吨,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碑,确为举世罕见,硕大无朋,令人叹为观止。


  但这一绝世碑材最终未被使用,依然留存在原地。此石材又为何遗弃不用?说法有二:一说明朝国势渐衰,朱棣又迁都北京,故不用;一说南京地理与气候所限,不适古代的滚木与冰运的方法,无法运输而不用。


 

本文标题: 江苏南京古建筑——“阳山碑材”的传说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741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