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构梁架是中国古建筑发展的主流,“梁”是中国建筑构架中最重要的构件之一,它承托着建筑物上部构架中的构件及屋面的全部重量,是建筑上部构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在中国北方地区的木结构建筑中,多做平直的梁,而南方的做法则将梁稍加弯曲,形如月亮,故称之为月梁。
“月梁”这一名称指的是两个概念,一是指清式卷棚顶建筑架的最上一层梁,叫“月梁”,也叫“顶梁”,二是指做成“新月”形式的梁,其梁的两端(扇)呈弧形、而梁的中段微微上拱,整体形象弯曲得近似新月,所以称为“月梁”。汉代称这种月梁为“虹梁”,也是非常形象的称呼。
月梁的侧面常常施以雕刻纹样极为精美,加上梁本身柔曲的外形,真是非常的美观而精巧。宋代以前大型建筑中露明的梁多采用“月梁”做法,到了明清时期,官式建筑中已不再使用,但在江南民间建筑中却仍较为常见。
月梁一般用于大住宅、大府第、大厅堂、大佛殿、大祠堂等比较大型的建筑,而且大月梁与平梁的表面不是光秃秃的,在施工完毕之后都要进行雕刻或绘彩画,在皇家的建筑中都雕绘龙凤之类的图画,如清代一位皇帝曾出的上联为:“雕梁雕出双凤舞”,随后的大臣答曰:“画栋画到六龙飞”。
梁架之中最重要的是大梁,又称五架梁,梁上的雕刻彩绘多集中在五架梁上,一般的做法是先在枋心绘成斜枋套环式,在梁的左右箍头之外,雕画出云锦,梁底面雕画牡丹花,左右丁头栱侧绘出云卷,在斗栱上以承担脊博。
关于月梁的式样与做法,以徽州地区的一些大的祠堂的做法最为美观。如安徽青田陈家大祠堂大门大梁枋不仅进行了满雕,其梁下的大月梁,还刻出搭袱子,在袱子的表面也绘成满满的雕刻纹样,其内容是戏剧。这条大梁两端都搭在丁头栱之上。此外在柱间的横枋都用撑栱支撑,横枋与撑栱也都尽力雕刻,都成为雕刻品。黄山呈玖村一个祠堂大厅的月梁雕刻的内容为一整出戏。
月梁,在北方大建筑上也时有出现,不过绝对没有很深的雕刻,在月梁上都是画的彩画,而且北方月梁的数量远远没有南方数量多,北方的月梁做得弯曲度极小。北方的梁架各部分都隐藏在天棚里,所以就不必在梁的表面做雕刻,对于彩画也做得比较少。南方天气炎热,殿堂基本上都做“彻上明造”而不做天棚,这样一来月梁的形象暴露于外,当人们进入殿堂时,全部梁架构造一目了然。
中国古人素来喜爱运用雕刻,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祝福,通过每一处细致深入的刻画,把它们恰到好处地展现出来。中国古建筑美在雕梁画栋间,月梁精美的雕刻,柔曲的外形,为古建筑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