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是农历廿四节气中第九个节气,是夏季第三个节气。芒种是麦类作物成熟、夏季栽种大忙季节,“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故称芒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芒种”一词最早的出处来自于《周礼》。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正处播种最忙节令。“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农民间也称其为“忙着种”。
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散播播种。“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芒种至,时序上进入仲夏,暑气中润着湿气。此时,南方呈现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新果争熟,梅子黄时雨的景象。黄梅时节乃是梅子由青转黄之时,江南多雨,俗称黄梅天。
芒种三候
中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一候螳螂生:螳螂与许多昆虫一样,都是感阴而生,阴盛时欢跃,到阴衰就完成了一个短暂的生命期。而芒种是阴阳关系开始出现微妙变化的节气,在芒种时酝酿将生。
二候鹏始鸣:鹏指的是伯劳鸟,一种食肉的小型雀鸟,劳燕分飞的“劳”也指伯劳鸟。芒种季,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
三候反舌无声:与劳伯鸟相反,鸣声甜美,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鸣叫。
芒种习俗
煮青梅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梅子由青转黄,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
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送花神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安苗
芒种安苗是流传于安徽绩溪一带的农事习俗,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挂艾草
天气越来越热,蚊虫孳生,容易传染疾病,故5月有“百毒之月”之称。古时门楣悬艾草,为的是驱赶蚊虫。又因为此节气正逢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前后,家家户户在门楣悬挂菖蒲,藉以避邪驱毒。所以,古时又称五月为“蒲月”。
饮食上要清淡,以多食瓜果蔬菜、豆类为佳,少吃肉食。饮食以清补为原则,不要过咸、过甜。还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平时可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如黄瓜、丝瓜、南瓜、西瓜等,既能清暑又能祛湿,还可解毒凉血,比较适合这个节气食用。
谚语说:“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这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在这个时节的懒散。医生提醒,首先要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夏日昼长夜短,午休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
随着五月脚步的远去,六月的热烈登场,热情似火的仲夏时节正式来临。
芒种不种,过后落空,生命的丰厚来自于耕作,耕作的过程必定繁忙,种地如此,人生亦然,只有播种希望,才能收获幸福。天道酬勤,只争朝夕,又是一年高考时,愿每一个学子,寒窗苦读天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