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史宬是我国明清两代的皇家档案馆,又称表章库,位于北京天安门东边的南池子大街南口。皇史宬始建于明朝嘉靖13年(1534年)7月,建成于明嘉靖15年7月。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皇家档案库,距今已有460多年的历史。
皇史宬历史
皇史宬,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皇家档案库,明清两朝均在此收藏皇家的珍档秘籍。皇史宬始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其独特的庑殿式全砖石结构使其历经数百年保存完好,“石室金匮”的丰富庋藏,更为我们留存了珍贵的档案文献遗产。
我国最早建造石室金匮用于收藏档案文献,始于西周。到了明代,仿照古代“以金为匮,以石为室,重缄封之,保慎之义”的传统,“不用木植,专用砖石垒砌为之”,建造了皇史宬。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建成的皇史宬,在东华门外迆南,与普渡寺相近,位于紫禁城的东南方。当时的皇史宬同重华殿、宜春宫、洪庆宫、崇质宫等建筑组成东苑内宫殿群,与紫禁城浑然一体,互相辉映,蔚为壮观。明朝后期,东苑逐渐衰废。入清以后,又逐渐被改建,原宫殿建筑不复存在,唯专门用于存放明朝皇家档案的皇史宬留存下来。
皇史宬建筑结构
皇史宬建筑群由宬门、正殿、东、西殿及御碑亭五部分组成,坐北朝南。四周围以朱墙,总占地面积846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正院前是东西通道,东西各有一座大门,东大门关闭,出入西大门(临南池子大街)。正中为皇史宬门,左右各一旁门。正殿全部用砖石垒砌,前额悬挂满汉合璧“皇史宬”匾。殿内拱券穹顶,汉白玉高台上列铜皮鎏金雕龙樟木匮,尊藏明清历朝皇帝实录、圣训、玉牒等。东、西两个配殿,为仿无梁殿外形的砖石木结构,存贮石刻法帖档案副本等。东配殿北侧有嘉庆皇帝御碑亭一座。
皇史宬正殿是中国古代石室金匮档案库的典范。它的建筑和设备,全部砖石结构,不用木植,既可以防火,又坚固耐久;南墙厚6.10米,北墙厚5.84米,东、西墙厚3.70米,坚实的墙壁可保持室内冬暖夏凉,避免温度剧烈变化;对开的窗子,便于通风,有利于调节室内温湿度;1.42米高的石台,既可泄水,又能防潮;铜皮镏金樟木柜,也能起防火、防潮、防虫等作用。在我国四、五百年前的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下,建成这样一座设计精巧、格局别致、坚固耐久、风格独特的古老档案库,堪称我国建筑技艺史上的杰作。
皇史宬的保护
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之后,皇史宬的管辖权一度辗转于溥仪小朝廷的内务府,民国时期改由北平故宫博物院。
新中国成立之后,北京市政府将皇史宬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5年国家档案局成立,皇史宬移交国家档案局管理。1982年,皇史宬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岁月流金,昔日的皇家档案库,现归于珍藏千万件明清历史档案的国家级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古老的石室金匮见证了历史的沧桑,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如今皇史宬已成为对外开放展览、展示中华古老档案建筑和文化的重要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