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南宋末年,上岳村朱氏始祖朱文焕护送皇帝逃亡时不幸殉职,其子于上岳村落户并在此繁衍后代,距今已经超过720年。
上岳村依山傍水、翠山环绕,村庄整体布局形似一支手枪,因而有“天上雷公凿、地上上下岳”之说,这也显示了上岳村的人丁兴旺和强大。
上岳村建村时,融合了五行八卦、风水、象形等元素。民居、祠堂、家庙、第府、文塔等建筑物中都印刻着地理风水的布局,这也是岭南建筑的主要表现特征。
村落保留至今还有15000多平米,是广东规模最大、保全最好的古建筑群之一。尤其是这里的锅耳楼,看上去完全就是明朝官员头顶的官帽,特别吉祥。
元明清时代,百姓可不能随意建造锅耳墙,只有获得了功名的人才有资格。官位的大小也决定了锅耳的高低,能在锅耳墙上雕龙画凤的家族绝对不可小觑。
走进古村,民居布局清晰、错落有致,花岗岩石板透漏出浓烈的古韵风情。全村108座民居,每一户都雕梁画栋,墙壁有丰富多彩的绘画。矗立在村中心的朱氏祖屋朴山祠堂,始建于乾隆四十六年(1782年),祖屋内呈三座相,三个门楼相隔,互不相通,每座巷里门户相对,格局清晰、大气。
上岳村的居民建筑,讲究自然讲究气派,屋顶以硬山式为主,覆盖灰瓦,清一色的砖砌的清水墙和锅耳墙,形成独特的锅耳山描形式的建筑——锅耳楼。
这种建筑,乍一看有点其貌不扬,但其建筑使用的材料十分考究,造工精细。锅耳楼所用的砖,都是采用打磨过的青砖,这也是富贵人家的象征。从檐口到顶端用两排瓦筒压顶,然后用灰塑封顶,处理收口的工艺是整座建筑中工程难度最高、造价最贵的地方。
屋顶和外墙上的灰塑,在岭南民间也叫灰批,是用石灰在建筑物上雕塑造型,堆塑出人物、动物、花草等,在山墙顶端、屋檐瓦脊、门额窗框都可以看到。其题材丰富多样,神话传说、戏曲人物、民俗风情、祥禽瑞兽、花草树木、吉祥文字等等,都可以塑造。这些灰塑装饰效果生动形象,也体现了屋主对于生活的美好期待。
房屋内部布局是广东居民典型的“三间两廊”式。室内窗户极少,都是在极高处开一个猫眼窗,窗内装上铁枝,防盗是有了,但也带来了光线不足的问题。所以,每座古屋中都设有天井。这样一来,光线就变得充足,空气也便于流通。
天井的墙面有砖雕,以拜天官之用。有的人也会在天井中设置假山,筑池养金鱼,摆放盆景,构成了一座庭院。天井的侧面多为厨房、绣房或杂物房,后面是厅堂,三开间,进深二间。当然,也有的锅耳屋开间更多。
每一座民居的入户门上都有门罩,墙裙至少有40公分,都是大石板墙裙,以增强防潮功能。下水道排水合理,所有的雨水都排到屋里的天井,自天井里的“渗井”渗入暗渠,经暗渠排入水塘。渠道皆以条石铺砌,方便清洁和疏通。
放在岭南这个高温湿热、多雨水、虫害肆虐的地方,这种建筑形式完美地将人群保护起来,助其繁衍生息,发展壮大。
也许是这里的风水真的好,从上岳村出来的官员、富人特别多,很多人都搬到新居或者外迁,但古老的民居依然留存,陪伴着这片故土,深沉静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