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木构架常见的修复方法有哪些?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6-26 11:30:50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鎏金
核心提示:在历史发展中,古建筑由于受到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损坏甚至毁灭的现象,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修复和保护措施,使古建筑的文化底蕴长久显现。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古镇、古村落成为了旅游、休闲的热点,对古建筑的开发、修复也成为建筑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历史发展中,古建筑由于受到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损坏甚至毁灭的现象,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修复和保护措施,使古建筑的文化底蕴长久显现。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古镇、古村落成为了旅游、休闲的热点,对古建筑的开发、修复也成为建筑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木构架的损坏主要包括木柱柱根糟朽、柱身劈裂、折断、檩条弯垂、腐朽、枋子弯垂缺失、木构架倾斜、拔榫等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潮湿、屋面荷载较大、保护不善等导致。


中国古建筑木架构修复


  柱根糟朽一般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柱根包镶、一种是墩接。先将腐朽部分剔除,然后根据实际尺寸制备包镶料,包在柱心外围,刨磨平整后用铁箍箍紧。


  当木柱腐朽深度超过柱截面的一半,或出现柱心腐朽、糟朽高度占柱高的1/5~1/3时,则需采用墩接的办法。墩接好后将接头刨磨平整,用铁箍两道箍牢,增强其整体性。柱子墩接高度,如果是四面无墙的露明柱,应不超过柱子高度的1/5,如果是包砌在墙内的柱子,不应超过柱高的1/3,否则将影响其稳定性。


  当柱身糟朽长度过大或是已断裂则需整柱更换。先将与柱子连接的其他构件加固支顶起来并略微抬高,然后将原柱拆下,将新柱替换上去。其他的如中柱、山柱等则不能更换,只能采取加辅柱的办法加固,即在柱子的周围增加抱柱料,并用铁箍箍紧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受力。


中国古建筑木架构修复


  檩条、枋子发生糟朽的,若糟朽部分不超过断面面积的1/3时可采用剔补得办法,即将糟朽部分剔除,将接触面刨磨光净,然后用材质相同的木料在糟朽部位粘结牢固并用铁钉固定,必要时可用铁件加固如螺栓、铁箍等,使之与原构件紧密连接、共同作用。当檩枋断面糟朽超过1/3时则已影响构件的受力性能,则必须进行更换。


  当木构架各构件基本完好但整体出现倾斜、拔榫现象时,则需采取打牮拨正的办法。首先将倾斜严重的屋架支撑稳固,防止施工外力作用产生倾覆危险。然后将木构架榫卯处的木锲、铁钉、铁件拆除,柱身弹线、支顶牮杆使构架竖直归正,再重新打木锲、加铁件固定,然后砌墙做屋面,待全部完成后拆去支撑。


中国古建筑木架构修复


  零星木构件破损、缺失的如斗拱的升、斗、昂、耍头,长短窗的仔料、屉心板、裙板、框料,挂落、飞罩等则修复比较简单,只需更换整修即可。但修复之前一定要对其型制、风格进行研究分析,因为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不同习俗其做法千差万别,不能以清式、宋式一概而论。


  古建筑修复一定要秉持着慎之又慎的态度进行,切忌草率、过度,稍一大意即有可能变修复为破坏,丧失古建筑之历史风貌、价值。所以在修复之前一定要针对每个单体古建筑的原貌和破损情况进行仔细的研究分析和咨询专家意见,并制定详细的修复方案,力求在修复中保持现状和恢复原状。

 

本文标题: 中国古建筑木构架常见的修复方法有哪些?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759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