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禧古城位于莆田市忠门半岛南部,山亭乡莆禧村境内,为明代抗倭遗址,素有“凭海为堑、凿山为壕,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军事之险要。
莆禧古地名“浮曦”,明洪武元年(1368年),为加强沿海国防,抵御倭寇侵扰,设莆禧“守御千户所”,隶“平海卫”管辖。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福建沿海开始建筑防倭军事城堡,当年拆了莆田东角、遮浪两处“镇海堤”石料,筑了平海城和莆禧城。
古城周长590丈,墙高2.1丈、宽1.2丈,有城垛1049个,垛高6尺。置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凿六个水涵洞,城的东、南、北三处制高点炮台,故称“六涵、三角、千余垛”。城墙下矗立着抗倭英雄戚继光仗剑的石像,雄姿英发,不禁让人想起那段挑灯看剑、吹角连营的烽火岁月。
东门有一条石板路形似“蜈蚣”,顺着山势共有17道接洽处,直通城外。这条路是东门守城军民必经之路,所以称为“马路顶”,抗倭军民都是从这条路冲出与倭寇厮杀。沿着古城石板小道拾阶而上,梦回百年沙场,瞬间热血沸腾。
城内有古老的城隍庙、天妃宫等20多处宗教活动场所、还有宋建的大安桥石碑、天地君亲师碑刻、明建的八卦井、古街道马路顶石阶等,以及城外海边的龙虎穴、双头滩等30多处文物古迹和天然胜景,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故事。
据《敕封守御城隍庙大神碑文》中记载了一段广为盛传的历史——嘉靖年间,倭寇入侵,莆田最大的两座城堡兴化府城、平海卫城先后失守,唯有莆禧城坚持了五十多天,最终倭寇溃败而逃。明朝廷认为城隍爷守城有功,大为嘉奖,先后三次褒封莆禧城隍爷,还破格敕封为威灵公,赐以黄袍。于是莆禧城隍爷成为全国唯一身穿黄袍的城隍大神。
古城曾经的刀光剑影、鼓角争鸣已黯然消退,但岿然不动的城墙、古老的巷道、陈旧的宅院、刻龙雕花的窗棂、斑剥陆离的青石柱础……仍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诉说着时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