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为何喜欢黄色?有什么讲究?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7-20 11:10:21  来源:收藏马未都
核心提示:在中国古代,人们非常崇拜黄色,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将其视为君权的象征。有人说,是因为“黄”谐音“皇”,但仅仅如此吗?

  在中国古代,人们非常崇拜黄色,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将其视为君权的象征。有人说,是因为“黄”谐音“皇”,但仅仅如此吗?


  要说古代为何以黄为贵,还得从“五行”说起。金木水火土,在今天不过是一句“顺口溜”,大部分现代人不知道它其中蕴含的全部理念。在古代,它最基础的理念之一就是代表方位和颜色。


古代皇帝


  东方,属木,代表色是青色;西方,属金,代表色是白色;南方,属火,代表色是赤色;北方,属水,代表色为黑色;中方,属土,代表色是黄色。


  古人认为,这五个方位分别有一位统治者,即青帝、白帝、赤帝、黑帝、黄帝。在这五帝之中,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黄帝,因为其位于中央,五行属土,故为黄帝。


  同时,因为土地的颜色是黄色,对于地处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的炎黄后代,古人对黄色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和崇敬感。


  因此,在相当早期的文献记载中,黄色就一直被视作吉祥的颜色了。最简单的证据就是,古时候人们将美好、吉祥的日子称作“黄道吉日”。


  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的五德终始说非常流行,人们用其来解释朝代更迭的原因。例如,黄帝属土德,大禹建立夏朝,标志着公天下的终结,故而属木德,木属青色,故夏朝尚青;商汤灭夏,是为金克木,故商朝尚白。


古代皇帝


  周武王灭商,是为火克金,故周朝商赤。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周王朝的封建制,认为自己是水德,故秦朝尚黑。而刘邦建立了汉朝,土克水,故汉代属土德,这就完成了一个轮回。


  五德终始说在魏晋之后逐渐失去了其市场。但因为黄色是五色之中色,象征着中道,又有“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的说法,所以,龙本代表正统,其血又是黄色的,人们又将黄色、龙、君权天授这三点联系在一起。


  而《周易·坤卦》中说:“黄裳,元吉。”这是最早把黄色的衣服和吉祥联系在一起的文献。有了这段说辞和龙血为正统的说法,从隋文帝始,帝王们不管是否属于土德,都逐渐开始着黄袍了。


  到了唐高祖李渊时,朝廷首次颁布诏令,禁止平民着黄袍。“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用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不仅是皇帝所穿的龙袍属黄色,就连宫殿、庙宇、器皿、诏书等都以黄为贵。


古代皇帝


  满清之时,“尚黄”思潮更是表现的无以复加,如八旗之中最高级的两旗即为正黄和镶黄。还特别规定了皇帝使用明黄,皇室其他成员使用杏黄,不可混淆,百姓不可以使用大面积纯黄的配色。


  从先秦时期的五行学说到中国人对龙的尊崇,黄色注定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高贵的颜色,在宫廷瓷器中更是如此。


  雍正一朝的黄色瓷器将这一色彩的尊贵无限放大。皇位的得来不易和至高尊严,恐怕没人理解得比雍正更透彻。建立在这种理解上,方才能烧造出最为尊贵的黄色。


  而如今,想要拥有一件这样尊贵的作品,并非不可能。这里,向您推荐清雍正官窑黄釉暗刻龙纹葫芦戒指,当年为皇宫生产的顶级官窑黄釉瓷器,如今在匠人巧手下,重塑为一件现代饰品。

 
标签: 古代皇帝 黄袍

本文标题: 古代皇帝为何喜欢黄色?有什么讲究?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773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