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25年,迪士尼把《狮子王》再度搬上了荧幕,正直的辛巴和狡诈的刀疤依然是那个味儿,那片非洲大草原也依旧充满着惊险与刺激。
现代人想了解这些猛兽一般就俩途径:荧幕或动物园。中国最早的动物园——北京动物园,许多人可能以为至少是民国时期的产物,但其实早在100多年前的清末就存在了。
1907年6月,出洋考察五大臣之一端方从德国归来。当他乘坐的轮船在天津塘沽靠岸时,人们惊奇地发现,船上竟然载满了从未见过的动物。
从长满条纹的斑马,到神秘矫健的黑豹;从身高五六尺的大象,到百兽之王的狮和虎,足足装了59个铁笼,共计57只野兽、52只禽鸟。
它们是考察期间,端方以6万马克的价格向德国商人宝尔德订购的,也是“北京动物园”的第一批动物。
购买这些动物主要是官员们想要博得慈禧太后开心,毕竟清末对她来说也是诸事不顺。20世纪初德国汉堡动物园就曾在北京举办过一次动物表演,那次表演就让慈禧太后大开眼界、笑逐颜开。
慈禧得到动物安全抵达的消息,心里开心得不得了。但随之而来有一个麻烦的问题,一百多只动物,它们要住在哪儿?
要按以前的办法,外国来的奇珍异兽数量不多,在宫里随便找个畜棚之类的安置就行,但这次这么多动物,诺达的京城也找不出能饲养的地方,所以建立一座“饲养基地”,成了慈禧她老人家心中理所应当的解决办法。
而且,当时的清政府正在推行新政,在各种方面都吸取洋人经验,试图改变积贫积弱的清廷形象,那些在外考察过的大臣们,无不把博物馆、图书馆、公园、动物园等公共设施,看做是先进的象征。
为此,清宫内务府把坐落在西直门外的乐善园、继园及其附近的800亩官家土地,都专门划归给了中国第一座动物园——“京师万牲园”的建设。对此,慈禧太后非常重视,三天两头就要过问动物吃的好不好、园子建得如何。
慈禧太后还不是白担心,建园之初真的发生过动物死亡的小插曲。
由于饲养经验不足,端方专门为慈禧挑选的一只会表演杂技的印度母象,住下来之后不久居然就死了,一问更气人,居然是饿死的。负责看护大象的德国饲养员抱怨说:“时言于总理,月粮不足,但总理不听其言,此象逐渐饿毙。”
对此,慈禧非常不满意,下谕旨要求大小官员对此重视,以后再有兽品来华,一定要搞清楚产地、性情以及饲养方法,绝对不允许再因为饲养不周导致动物死亡。
既然之前说了要用万牲园展现清廷的先进性,那么私藏这些珍禽异兽肯定是不行的——1907年7月19日,万牲园就此正式对公众开放,中国也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家动物园。
为安全起见,清廷特地调拨了8名火枪射手,荷枪实弹在现场维持秩序与防止猛兽出笼,危害民众。
当时,万牲园的开放时间为8点到18点,票价20文,儿童、仆役减半。当时,一个地主家的普通长工(类似于今天签有合同的白领),一个月收入大概有1000-1500文,这个门票价格可以说非常良心了。
为了招徕游客,万牲园找来两名2米多高的“巨人”验收门票,于是这两位巨人也成了万牲园的景点之一。学生在老师带领下,甚至可以享受免票的优惠。
不过可笑的是,出于“男女大防”的封建思想,万牲园逢一、三、五、日售男客票,二、四、六售女客票,意味着一天里,你会在万牲园看到“只有一种性别的游客”的奇景,这种奇葩规定,直到民国时期才废除。
当时的百姓跨入万牲园,似乎突然穿越了一道时空之门——完全按照西式设计的动物园、植物园、蚕桑馆、博物院、茶馆、餐厅、照相馆等一应俱全,都是大街难寻的稀罕玩意儿。
历经屈辱、苦难的清末百姓,以无奈的愚昧之眼,透过万牲园这样一个“望远镜”第一次看到花花世界时的震撼,生活在今日盛景之下的我们不能感同身受,但却可以通过一百年前的“小编”在报纸上写下的报道,窥见一斑:
“博大富丽,包罗万象,为北京三百年来,中华二十一省,所没有见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