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名,一段故事,承载了一座城市的文化。而那些街巷的名字,如同桥梁,钩串起城市的历史记忆。
上一期,我们探索了吴山、万松岭、秋涛路等山岭、水文、寺观的历史记忆。今天,小编继续带大家一起追溯那些杭州街巷地名背后的故事......
(四)桥梁地名
杭州自古多桥梁,是杭城旧多河道,人烟稠密,经济繁荣的标志。桥多建于交通要津,两端联系街巷,许多街巷就以桥名之。所以这类地名成为杭州地名的重要特色之一。
当年东河上的菜市桥
菜市桥,因其地适宜种植蔬菜,辟有菜市而得名。盐桥,外来盐船多泊于此,盐船待榷,装卸繁忙。卖鱼桥,旧时鱼市所在。江涨桥,传说旧时钱塘江潮水可涨至此,故名。
此外还有天水桥、龙翔桥、众安桥、井亭桥、宝善桥、拱宸桥、南星桥等,有些地名至今仍起着地段中心点的作用。同时还产生了以桥为中心的系列街巷地名,如新桥四周有新桥直街、新桥横街、新桥西河下、新桥河下、新桥弄等。
其中的拱宸桥在杭州拱墅区北部,以桥得名。拱宸桥横跨运河,是石结构三孔桥。相传在古代,“宸”是指帝王住的地方,“拱”即拱手,两手相合表示敬意。每当帝王南巡,这座高高的拱形石桥,象征对帝王的相迎和敬意,拱宸桥之名由此而来。
(五)景观地名
这类地名是指古代有此景点,后来景点废除而沿用为当地的街巷名。这一类地名在杭城虽不多,却反映出杭州作为风景旅游城市的特色,为寻幽访古提供线索。
如秋涛路,原为观潮胜地,清朝建有秋涛宫,民国筑路时,虽已无此景,仍名秋涛路。半道红,相传旧时夹道栽桃花,“半道春红”为湖墅八景之一,巷以此名。双辉弄,据传农历十五、十六,此弄有日月同照奇观,故名双辉。绿杨新村,原为涌金门外临湖之地,杨柳广植,民国建村时,遂名。桃花弄,旧时多桃花,因以名弄。“东园巷”,则以园名巷。
(六)建筑地名
作为一个风景城市,杭州有悠久的历史,它的许多地名都以亭、台、楼、阁等建筑命名,如鼓楼、雄镇楼、环翠楼、石牌楼、杨家牌楼、水星阁、大梵阁弄、三里亭、万寿亭、瑞石亭、四宜亭、二凉亭。
@向你学习19
鼓楼初名朝天门,元成祖大德三年(1299)整修后改称“拱北楼”,楼上贮钟鼓,专司报时。诗曰:“飒飒秋风起白榆,山前吹彻小单于。行人便作边城听,忘却杭州是故都。”
明朝太祖洪武八年(1375),又更名为“来远楼”。因占卜出此楼不利,遂易名“镇海楼”,诗人凌云翰曾作《吴山伟观》一诗:“谯楼佳丽倚高寒,城郭浑疑画里看。旧说青山如立马,新题华表似飞鸾。东西淮海三千里,左右江湖十二阑。区宇清宁民物乐,卧闻鼓角报平安。”清初,民间称镇海楼为“鼓楼”。
@红外摄影
(六)城门地名
南宋以前,杭州有旱门十三个,水门五个。自元、明、清以来,杭州城已固定为十个城门,从前人们把十大城门及各门的物产编成杭曲小调:“百官(武林)门外鱼担儿,坝子(艮山)门外丝篮儿,正阳(凤山)门外跑马儿,螺蛳(清泰)门外盐担儿,草桥(望江)门外菜担儿,候潮门外酒坛儿,清波门外柴担儿,涌金门外划船儿,钱塘门外香篮儿,太平(庆春)门外粪担儿。”
几经沧桑,随着杭州城池的不断变迁,昔日起重要作用的城门均已湮没,取而代之的是古城门遗址的石碑。
古武林门石碑
武林门,杭城北部城门,雄伟壮观,岳珂《望北关门》诗有“万里云开端日明,雕甍遥接九重楼”句。陆游在《访客至北门,抵暮乃归》诗中说其“九衢浩浩市声合,四塑酣酣雪意骄”。
古凤山门石碑
凤山门,明、清两代杭州城的南门。它是杭城唯一正南的城门,所以俗称正阳门,又因它位于凤凰山麓的东北,故称凤山门。
望江门外菜担儿
望江门,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城门东有草桥,故杭州人又叫它为“草桥门”,相传梁山伯与祝英台来杭读书,在此结为兄弟,故有“草桥结拜”的故事。
清波门外柴担儿
清波门,最早建于唐景福二年(893),《白蛇传》中白娘子的一句“我住在西湖边清波门”,更使清波门名声在外。
涌金门外划船儿
涌金门,古杭州西城门之一,传说此为西湖中金牛涌现之地,因而得名。位于涌金门外的放庐,是“辛亥革命老人”黄元秀的故居。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张大千以及著名金石大师吴昌硕都曾是放庐的座上宾。
分割线
对杭州这些桥梁、景观名、城门是不是有了全新的认识?
还想了解更多吗?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