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营造法式》里隐藏着千年美学密码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7-26 13:23:37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作者是李诫,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这也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

  近年来中国社会在剧烈的变化中趋向西化,社会对于中国固有的建筑及其艺术多加以普遍的摧残。尤其对于见识越来越广,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都市年轻人,传承和弘扬中国古建筑似乎成了一项“逆时代”的另类工作!



  事实上,除非我们麻木到不知道尊重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如果有复兴国家民族建筑的决心,对我国历代文物加以认真整理及保护时,我们便不能忽略对中国建筑的研究!


  中国古代的建筑靠师徒口传心授,很少写成书,所以能够传世的古建筑专著可谓凤毛麟角,《营造法式》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本。可以想象,年轻的梁思成收到这本书的时候,就像得到武功秘笈一样开心。


  可接下来是巨大的反差,这本北宋时代的书像天书一样没法读懂,即便是熟读《四书五经》,《春秋》《论语》烂熟于心的古人,也因不是建筑专业出身,根本无法理解书中乾坤!


《营造法式》(陶本)大木作制造图样之一


  梁思成和他的同事们破译天书的第一步,是在中华大地上遍寻唐、宋、辽、金时期的古建筑,其中最重要的三座建筑,分别是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应县木塔和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


  特别是在对独乐寺观音阁的研究当中,他发现这座建筑虽然有成千上万个木构件,却总共只有六种规格。这说明,它是一个高度标准化的设计,这是中国古代建筑非常重要的秘密。


  这个秘密在《营造法式》中是怎么表达的呢?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祖。”这里的“材”字,指的是标准木材。


  《营造法式》把这个标准材的断面规定为3:2,还让它具有了高度科学的受力性能,并且把这个材分成八个等级,用来盖规模大小不等的建筑。


《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示意图


  另一段很重要的话是:“凡屋宇之高深,名物之短长,曲直举折之势,规矩绳墨之宜,皆以所用材之分,以为制度焉。”


  简单解释的话,是指一座木结构建筑浑身上下各种重要的设计尺寸,其实都是以材为基本的模数,模数化的设计是中国古代建筑很重要的一点。


  什么是模数呢?简单地说,如果有两个人长得一模一样的话,我们说他们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所以标准材其实就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模子。


  一个很形象的例子是斗栱。像漏斗形状的木结构构件,叫斗;所有长条形像弓一样的木构件则叫栱。


《营造法式》斗栱各部分示意图


  所有栱的横断面,其实都是一个标准材,不管它在什么地方、具体叫什么名字。不仅如此,所有用来连接斗栱的这些枋,它们的横断面依然是标准材。


  标准材占据了一个木结构建筑绝大部分的材料。我们可以想象,这些标准材可以在一个工厂里大量地生产,然后搬到工地现场进行加工和组装,这样大大加快了中国古建筑建造的速度。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关于建造神速的神话。比方说唐长安的皇宫,大概三倍于今天的北京故宫,十个月建成。再比如说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最大的木结构建筑,武则天时代的明堂,宽和深差不多都是90米,占地面积大概四倍于今天的故宫太和殿,高接近86米,比应县木塔还要高,这样的一座皇皇巨构不到一年建成。


武则天明堂复原效果图(王贵祥复原)


  唐太宗时代的名臣魏征为官清廉,家里都没有堂屋,李世民看不下去,就把皇宫中的一座小殿赐给魏征当他家的堂屋。这座小殿从皇宫搬到魏征的府第,再到盖起来,一共就花了5天时间。


  中国古代建筑的标准化、模数化、装配式,最后真正实现了所谓的多快好省。把它和计算机思维一比较,就会发现两者是非常相通的。


  我们可以根据《营造法式》做一系列的标准木构件,形成一个模型库,在建造任何一个独特建筑的时候,只需把模型调出来,修改一点尺寸就能进行搭建。


  非常复杂的佛光寺大殿或观音阁,事实上大家看到的密密麻麻的斗栱都是标准件。


《营造法式》斗栱四铺作至八铺作计算机三位模型


独乐寺观音阁高度标准化、模数化的木构架


  林徽因后来在给梁思成著作《清式营造则例》写的绪言当中总结了中国古建筑的精髓,她说像《营造法式》这种标准化、模数化的设计,以及带有斗栱的木构架,就是中国古建筑的真髓所在。

 

本文标题: 解读《营造法式》里隐藏着千年美学密码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779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