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与柱础——中国古建筑的经典构件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8-02 11:50:29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鎏金
核心提示:柱是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部分,起到支撑整个建筑结构的作用,基本上为木制。而在柱子之下,为了传递上部荷载,往往会加垫一块石墩,被称为柱顶石,又称柱础。

  柱是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部分,起到支撑整个建筑结构的作用,基本上为木制。而在柱子之下,为了传递上部荷载,往往会加垫一块石墩,被称为柱顶石,又称柱础。


  柱础虽然是柱的附属构件,但外形上是独立的。它的装饰充分体现了当时工匠的高超技艺,同时也展现出屋主人的情操和愿景。



柱与柱础


  柱,俗称柱子,是一种直立而承受上部荷载的构件,以断面圆形者即圆柱为多。柱作为竖向木结构构件,与横向的木结构构件梁、檩、枋等结合,组成了屋架。


  从原始社会简单的木柱,发展到明清时期的外柱和内柱,不仅有了严格的制造工艺和规定,而且功用多样、造型丰富。


  在《营造法式》中曾提到:凡用柱之制,若殿阁,即径两材两栔至三材;若厅堂柱,即径两材一栔;余屋,即径一材一栔至两材。若厅堂等屋内柱,皆随举势定其短长,以下檐柱为则。



  柱子分类方法很多,或按截面形状分:方柱、圆柱、八菱形柱、六菱形柱;或按柱子的材质分:木柱、石柱、砖柱;或按长细比分:长柱、短柱、中长柱。或按外形分:直柱、梭柱;也有按柱的功能、所处位置等分类的,不胜枚举。


  中国传统建筑分为屋顶、墙柱、台基三个组成部分,柱础位于柱和台基之间,是衔接两个部分的结点。柱础石的出现要比柱晚大约五千年左右。


  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认为,安阳出土的殷商时期房屋遗址发掘的天然卵石“当系我国最古础石之遗例”。安阳殷商房屋遗址距今也不过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柱础,大多为石质,俗称磉盘,又称柱础石。用于檐柱、金柱、中柱、山柱的底端与台基之间,承受屋柱压力的奠基石,使台基和柱之间的交接更为顺畅。


  柱础增加柱子和地面的受力面积,对防止建筑物塌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使落地屋柱不使潮湿腐烂,起到绝对的防潮作用。所以在古代,凡是木架结构的房屋,可谓柱柱皆有,缺一不可。


  最早的柱子直接种于地下,但为了防止柱子的移动下沉,以及地下的木柱容易腐烂,便把石块提升至地面上。柱础虽因机能上的需求而产生,但当其发展成熟后,兼具装饰之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在装饰上的作用已大于机能上之需求。



  在结构上,除了圆柱形和圆鼓形柱础,还有鼓型、瓜型、花瓶型、宫灯型、六锤型、须弥座型等多种式样。大部分柱础都是由顶、肚、腰、脚四分部组成。


  随着朝代的变迁,制作和雕刻工艺越发精美,加上承载了宗教、民俗、审美等一系列的文化因子,使得柱础的形制和雕饰越来越丰富,如莲瓣柱础、云凤柱础、合莲卷草重层柱础、刻狮柱础、瓜楞纹柱础......


  中国古建筑柱础,因它的形状及装饰格外引人注意,作为传统建筑中最基本的构件,石柱础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结构构件与艺术构件完美统一的典型代表。



  传统建筑中的石柱础,多用黑、白、灰三色,在古代匠人的手中,它的色彩运用、造型变化以及纹饰处理都有其独到之处。


  很多人都不禁有个疑问,柱子和柱础的连接,房子不会更加容易倒吗?原因在于中国古建筑为木制梁架结构,木结构之间的衔接基本上使用榫卯。木材因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坚韧与弹性,使建筑可以承受震动导致的形变。


  加上榫卯结构具有的既松散但又牢固的特性,让建筑本身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因此房屋的木柱并不是单一的立在各自的石础上的,而是与其他所有木柱组成一个支撑系统。



  中国的每一座古建筑都历经风雨沧桑,而柱与柱础,见证了历史千百年的兴衰变迁。传承古人的智慧,现在石雕工艺的发展,已让雕刻精美的柱础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在如今的四合院以及园林古建中,依然能看到柱与柱础的完美结合。

 

本文标题: 柱与柱础——中国古建筑的经典构件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782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