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绣为温州传统民间技艺,产于瓯江地区,它与中国四大名绣(湘绣、苏绣、蜀绣、粤绣)齐名。始于唐代,是独具地域特色的东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瓯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瓯绣构图精练,纹理分明,运针灵活,针法多变,绣面光亮适目,色泽鲜泡调和,兼具实用和装饰功能。
瓯绣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锦衣,兴盛于明清。据说瓯绣最早产生于民间善于刺绣的妇女之手,古时温州少女有“十一十二娘梳头,十二十三娘教绣”的刺绣传统,足见当时瓯绣的普遍和兴盛。瓯绣为温州历代民间妇女的家庭传统副业,那时的刺绣品种有衣服、小儿帽圈、围涎、锦肚、妇女鞋面、枕头、荷包等,题材只有花鸟鱼虫之类。作为一项曾经辉煌的传统工艺,政府有义务加以扶植和引导,并为之创造良好的环境。
瓯绣的制作工艺
800多年以前,温州地区已运用刺绣美化服饰,绣品技艺也达到相当水平。清咸丰三年(1853),温州设有专业绣铺。多以绣官袍、龙袍、寿屏及庙宇应用的绣品为主,内容有人物、花鸟、山水等。以后品种增多,有枕套、被面、衣料等。光绪年间,匝绣销往欧美与南洋各地。绣工人数曾达到600至800人。
制约瓯绣发展的是手工刺绣花费时间长,而工资利润又较低,绣工每天要绣十几个小时,每月也只有五六百元报酬。而且女绣工们是完全靠对传统工艺的喜爱和作为家庭手艺的继承才坚持下来的。
瓯绣的工艺流程很特别
最大的特点是针法繁多,做工精细。
瓯绣的传统工艺大致分画稿,临缎,着色,上绷,刺绣,装裱六道较大的工序。只有经过如此考究的工序,才能制作出色彩鲜艳、绣面精致的瓯绣作品。
一、画稿
画稿包括设计与勾稿。
画稿是瓯绣的根本。画片一般以国画为绣稿,由高手绘制。
二、临缎
临缎就是将画稿拷贝到绣面上。
传统做法:在桌上支一块玻璃板,画稿铺在上面,再把绣缎覆在稿面上,玻璃板下面亮电灯,即可映出纹样,用铅笔或毛笔进行拷贝
现代科技:将画面扫描录入电脑,电脑处理后再进行喷绘。
三、着色
着色指的是用水彩画颜料在绣面上着色。也包括以毛笔敷彩直接在绣面上作画。
四、上绷
上绷就是把绣地固定在绷上,以使绣地四周边平且直,以便刺绣。一般以针从绣面穿过拔线时发出“嘭嘭”声为宜。
五、刺绣
刺绣即手不断起针、落针的过程,它是绣品成败的关键。
六、装裱
一般用较厚的色纸或白纸将绣品正面四周边与背面四周边衬托,然后镶嵌于镜框内。
瓯绣的传承与保护
拯救民间艺术的关键在于创新,即把现代理念和传统艺术元素结合起来,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回到人们的生活之中。瓯绣也不例外。
但这不是凭个人的努力可达目的的。故曾有人设想将现在分散的人员组织起来,成立温州瓯绣股份有限公司,分专管人才培养的研究所、产品开发的工厂、市场经销的商店,但前提必须是充分达成共识,同心同德,抱团做产业。
对于离我们渐行渐远的瓯绣传统民间艺术,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它,拯救它,给以它新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