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山也是属于一种常见的古建筑,它有前后两坡,从基座结构、柱网分布到正身梁架、屋面瓦饰、脊饰等与两坡硬山基本相同,没有大的区别。所不同的是它的屋面悬挑出山墙以外,檩桁未被封护在墙体以内,而悬在半空,故名悬山亦称挑山,悬山式建筑整体造型比硬山式建筑要活泼一些。
悬山建筑基本形式以建筑外形及屋面做法分,悬山建筑可分为大屋脊悬山和卷棚悬山两种。大屋脊悬山前后屋面相交处有一条正脊,将屋面截然分为两坡。常见者有五檩悬山、七檩悬山以及五檩中柱式、七檩中柱式悬山(后两种多用作门庑)。卷棚悬山脊部置双檩,屋面无正脊,前后两坡屋面在脊部形成过陇脊。常见者有四檩卷棚、六檩卷棚、八檩卷棚等。还有一种将两种悬山结合起来,勾连搭接,称为一殿一卷,这种形式常用于垂花门。
1.大屋脊悬山前后屋面相交处有一条正脊,将屋面截然分为两坡。常见者有五檩悬山、七檩悬山以及五檩中柱式、七檩中柱式悬山(后两种多用作门庑)。
2.卷棚悬山脊部置双檩,屋面无正脊,前后两坡屋面在脊部形成过陇脊。常见者有四檫卷棚、六檩卷棚、八檩卷棚等。还有一种将两种悬山结合起来,勾连搭接,称为一殿一卷,这种形式常用于垂花门。
悬山式建筑的木构架特点及各部功能
从建筑物的柱网分布以及正身梁架的构造看,悬山建筑与硬山建筑并无多少区别,所不同的只是稍间檩木的变化。硬山房稍间檩木完全包砌在山墙内,悬山建筑梢间檩木则挑出于山墙之外。
悬山檩木悬挑出梢,使屋而向两侧延伸,在山面形成出沿,这个出沿有防止雨水侵袭墙身的作用,这是悬山建筑优于硬山的地方。但檩木出梢也带来了山面木构架暴露在外面的缺点,这对于建筑外形的美观和木构架端头的防腐蚀都是不利的。为解决这个矛盾,古人在挑出的檩木端头外面用一块厚木板挡起来,使暴露的檫木得到掩盖和保护,这块木板叫“博缝板”。博缝板的尺度是与檩子或椽子尺度成比例的。清式则例规定,博缝板厚0.7~1椽径,宽6~7椽径(或二檩径),长随椽长,按步架分块,随屋面举折安装,成弯曲的形状。
悬山梢檩向外挑出尺寸的多少,清代《则例》有两种规定,一种是由梢间山面柱中向外挑出四椽四当;另一种是由山面柱中向外挑出尺寸等于上檐出尺寸。挑出的梢檩部分下面施燕尾枋,燕尾枋高、厚均同垫板,它安装在山面梁架的外侧,虽与内侧的垫板在构造上不发生任何关系,但应看作是垫板向出梢部分的延伸和收头。燕尾枋下面的枋子头做成箍头枋,既有拉结柱子的结构作用,又有装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