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架:传统木结构古建筑的骨架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8-12 14:32:35  来源:哲匠学院
核心提示:民间建筑中的梁架,不仅具有结构功能意义,还富于结构美与装饰美。梁架主要由柱、梁、枋等构件组合而成,其中每一种构件都有特定的装饰手法与之相适应。民间建筑中的梁架常采用“励上露明”的手法,将其暴露于外,或以装饰取胜,主色以彩画,雕刻手法等,或以“素朝天”,尽显材质与结构的本色之美。

  民间建筑中的梁架,不仅具有结构功能意义,还富于结构美与装饰美。梁架主要由柱、梁、枋等构件组合而成,其中每一种构件都有特定的装饰手法与之相适应。民间传统木结构古建筑中的梁架常采用“励上露明”的手法,将其暴露于外,或以装饰取胜,主色以彩画,雕刻手法等,或以“素朝天”,尽显材质与结构的本色之美。


梁架:传统木结构古建筑的骨架


  梁是由柱或其它构架支撑的檐下,其截面的基本形式为矩形,在此基础上又有很多造型变化,形成多种梁的样式,如月梁、太平果、帽梁等。不同结构位置的梁被冠以不同的名称,如袍头梁、挑尖梁、顺梁、扒梁,角果、老角梁、仔角梁等,各种梁常以木雕、彩画等作为装饰。


  枋是安置于各种柱头之间,以及雀替、斗拱之间,用于水平拉接各部位的一种木构件。位于大额枋之上,用于承托斗拱的一种扁平状枋称为平板枋。除此之外,还有金枋、脊枋、随梁枋、正心枋、穿插枋等。枋是檐下装饰的重点部位,檐柱与檐柱之间的额枋,常施以彩画或雕刻、出头部分做成“霸王拳”的样式。


梁架:传统木结构古建筑的骨架


  一、梁架形式:


  造体系,是关于梁枋、斗栱、椽望、结点等所有木构件的统称。广义的“梁架”,包括抬梁式、干阑式、穿斗式与井干式四种“梁架”和梁柱构造,狭义的梁架,仅指抬梁式梁架构造。抬梁式“梁架”主要特点,是柱上承梁,梁上承矮柱,矮柱承短梁至脊桁:桁檩与梁头连接,构成纵横构件相交,层层抬起的结构特征。关于“梁架”的表述,现行有三种方式,一、宋式称谓,如“十架椽屋分心用三柱”;二、清式称谓,如“七架前后廊式”式;三、江南的贴式,如“六架正贴式"。


  1、抬梁式构架


  抬梁式构架,又称“叠梁式构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为普遍的木构架形式,它是以设置在沿开间进深方向列柱上的粱为主体结构。为适应坡屋顶的形式,最底层梁上放短柱、短柱上放短梁,层层叠落直至屋脊,各个梁头上再架檩条以承托屋橡的形式,即用前后檐柱承托阳椽袱;袱上再立一二童柱承托平梁的做法。抬梁式结构复杂,但结实牢固,经久耐用,且内部有较大的使用空间。


  2、穿斗式构架


  穿斗式构架的特点是柱子较细、密,沿开间进深方向每列柱子与柱之间用枋木串接,连成一个整体。采用穿斗式构架,可以用较小的材料建筑较大的房屋,而且其网状的构造也很牢固。不过因为柱、枋较多,室内不能形成连通的大窄间。


  3、混合式构造


  当人们逐渐发现了抬梁式与穿斗式这两种结构各自的优点以后,就出现了将两者结合使用的房屋,即,两头靠山墙处用穿斗式木构架,而中间使用抬梁式木构架,这样既增加了室内使用空间,又不必全部使用大型木料。


  二、修缮技术:


梁架:传统木结构古建筑的骨架


  抽梁换柱


  建筑构架基本完整,只是个别梁、柱糟朽,失去承载能力,需要更换新的构件时,可以用抽梁换柱的方法进行修整。如抽换柱子,首先减轻梁架荷重。然后用千斤顶、牮杆支顶好柱上的梁、枋、斗栱等构件。最后将梁、枋、斗栱同时慢慢抬起,将坏柱子撤除,换上预先制作好的新柱子,再将梁、枋、斗栱归回原位,使榫卯吻合。


  打牮拨正


  梁架的主要承重构件基本完好,只是柱、梁倾斜,可以不大拆大卸,而采用打牮拨正的方法进行修整。修整前先将倾斜的构件支顶好,避免工作时发生危险。再拆除檩条以上的瓦件、椽子、望板和妨碍打牮拨正的门、窗、墙身,将构件之间的榫卯松动,清除榫卯缝隙中的杂物。用牮杆将梁顶起,拨正柱子;建筑倾斜严重的,要重复多次进行拨正。


  落架重修


  建筑物破坏严重,需要更换的梁、柱、斗栱等构件较多,可采取落架重修的方法进行修整。

 

本文标题: 梁架:传统木结构古建筑的骨架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789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