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家大院(即汀江圩华侨建筑群)位于端芬镇大同河畔,于1931年由当地梅姓华侨以及侨眷侨属创建。大院占地面积80亩,108幢二至三层带骑楼的楼房,呈长方形排列,鳞次栉比,整齐划一,中间有40亩专供商贩摆卖商品的市场空地,俨如一座小方城,故有“梅家大院”之称。
梅家大院始建之初,其规划设计是业主将各自旅居国的风情和建筑特色融入于中华建筑艺术之中,因而大院的建筑物既表现出欧美国家的建筑风格,又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虽然每幢楼宇规划整齐,但外型却各异,既领先于当时圩镇的建筑潮流,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年侨乡人民的思想和生活水平;整个大院的每幢建筑物经过了70多年的风雨侵蚀,但原貌保留较为完整。国务院侨办主任郭东坡、省侨办主任吕伟雄以及一些国内建筑界的专家学者视察后都认为:梅家大院是目前全国保存得最完好,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华侨建筑的典型代表。
这里共有一百余幢二至三层的楼房,围城了一个长方形的大院,中间是40亩专供商贩摆卖的空地。可以想象往昔的繁华热闹,这里水陆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吸引着附近的人前来赶集交易,油盐酱醋、糖果烟酒、五金山货、华洋杂物、茶楼饭肆、金银首饰、中西药店、理发裁衣……,样样齐全。
而如今所见,这里已成废墟,墙壁斑驳,荒草丛生,大院经历过日军的轰炸,经历过连续数年的饥荒,经历过七十年的风雨侵蚀,终于走向萧条,人去楼空。一些由本地的房亲照看,一些任由大门锈锁,一些租予了外地民工,也有一些已经坍塌。我曾经进去过一两家叩访,感觉就是房子的进深特别长,特别高,由于都是联排,几乎没有窗户,也特别幽暗。房间的墙壁上挂满了相框,框里贴满了照片,黑白也好,彩色也好,都已发黄。
无论如何苍老,梅家大院依然有一种恢弘的气势,尤其是当你驱车不经意撞进来时,会让你震慑。一座接着一座的骑楼,团团围着,格局相约,鳞次栉比,而又静寂空朗,肃穆遗世,让你直以为是时空的幻错。汀江就挨着大院,静静而流,我每次来都喜欢沿着江边走走,有老榕树,有埠头级,有小渔船,我喜欢它的安静,它一面是旧日的圩市,一面就是青葱的田野,它曾经历了昔日的繁华熙攘,货船往来如鲫,它也见证了如今的落寞冷清,颓败萧索。它淡看着人间的沧桑。
梅家大院是国内少有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华侨建筑群。它既是华侨建筑的典型代表和“第一侨乡”的重点标志之一,也是台山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