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古建筑的大门上经常会出现很多密密麻麻的门钉,那么这些门钉是干什么的呢,莫非是寓意着“人丁兴旺”?今天,小编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古建筑门钉是怎么回事。
门钉,在《墨子·备城门》称为“涿弋”(音拙艺),什么意思呢,古代敌人攻城,射带火的箭头,燃烧破门。古人注释为城门上嵌装的尖圆形木橛,或者在城门上抹泥土,“涿”为水滴的意思,“涿弋”就是灭掉射箭上的火,用于军事防御。建筑考古学者的研究认为门钉的产生是门本身的构造需要,为了避免显露的钉痕有碍观瞻,用门钉作为装饰。后门钉按质地分为铁质、铜质、木质、石质四种。铁质门钉一般使用在早期寺庙建筑的板门上,以唐、宋时期居多;铜质门钉则大量使用于明清时期,并且在铜上馏金,显出金黄色,与朱门颜色相匹配;清晚期偶尔也有木质门钉出现,用圆木旋出钉形,涂上黄色,一般体量较小,用在一些不太重要的小门上。
门钉有几个作用,一个是装饰,一个是代表等级,再一个起加固作用。最早的门钉只起加固门板的作用。由于一扇大门往往要由若干块板子拼起来,时间一久容易散开。为了避免散落,就在门板里头穿上带,又怕带不结实,于是再用门钉加固。
在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对门钉颇为重视,它是封建等级的标志。明太祖朱元璋,曾把门钉列入典章制度,命礼部员外郎张筹等专门考证古代门钉的型制,因“门钉无考”,所以明代只对王城规定了“正门以红漆金涂铜钉”,无数量规定,对各级官吏没有提到门钉。
到清朝,门钉的数量及所用材料发展成为体现封建等级的重要形式。在古代的时候,人们把一、三、五、七、九这5个奇数叫做天数(阳数),那么相应的,剩下的偶数就是地数(阴数)了。古代的皇帝忽悠老百姓说自己是天子,老天的儿子,所以,最高的天数“九”就成了皇帝及其有血缘关系的王爷、王孙专用了。《大清会典》对门钉的使用有详细的明文规定:“亲王府制,正门五间,门钉纵九横七;世子府制,正门五间,门钉减亲王七之二(就是纵九横五);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与世子府同;公门钉纵横皆七,侯以下至男递减至五五,均以铁。”什么意思呢,简单的说,就是皇帝自己和跟他有血缘关系和亲戚关系的府邸的大门,门钉纵向上都用九;在横向上,皇帝还是纵九横九最高,根据亲疏远近,皇帝的兄弟(就是王爷们)用纵九横七,皇帝的儿子和郡王、贝勒什么的用纵九横五,以上都是金钉(铜钉);衙门、政府机关大门用纵七横七,侯爷以下递减到纵七横五、纵五横五,而且都只能用铁钉;平头百姓,如果不想掉脑袋,就不要用门钉了。
有一个成语叫做“人丁兴旺”,人丁就与“钉”联系起来了,所以可以看到,去故宫参观的游客都喜欢伸手去摸摸那些圆鼓鼓的门钉。在宋代,人们把门钉叫做“浮枢”或者“浮沤”,为什么叫“浮枢”呢,来自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天枢”。三点水的“沤”,原意是小气泡的意思,“浮沤”可以理解为门钉像镶嵌在大门上的小气泡,那么趣味小问题提给大家,故宫上的门钉,实心的还是空心的呢?
皇家建筑,每扇门的门钉是横九路、竖九路,一共是九九八十一个钉。九是阳数之极,是阳数里最大的,象征帝王最高的地位。所谓现代中式的大门设计,门头用了纵九横九,跟天子一个级别,如果按古制,这个楼盘应当叫“某某皇宫”才对。看来,几千年后,在唯物主义思想教育的新中国里,每个老百姓心中还都有做皇帝梦的情结呀!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关于古建筑门钉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们了解它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