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人们结婚为何要选择“门当户对”呢?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8-20 14:33:28  来源:曲阜市园林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核心提示:相信很多人都听过门当户对,特别是在一些古装电视剧里,古代的人结婚都非常看重这一点。所谓门当,是置于门口的一对石墩或石鼓,而户对,就是大门顶上装饰门框的门簪。这些和情情爱爱相去甚远,为什么又偏偏和婚姻搭上了线?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门当户对,特别是在一些古装电视剧里,古代的人结婚都非常看重这一点。所谓门当,是置于门口的一对石墩或石鼓,而户对,就是大门顶上装饰门框的门簪。这些和情情爱爱相去甚远,为什么又偏偏和婚姻搭上了线?


  大门是古时候一户人家的脸面,代表了这家人的威望地位,因此,古人对于门的装饰格外用心。


  古时在说媒提亲前,一般都暗暗派人到对方家的门前看一看,如果男女双方的大门上,石鼓大小相当,门簪数量相同,这两家则会被认为是“门当户对”的亲家。


古代的人们结婚为何要选择“门当户对”呢?


  何为门当?


  门当是汉族传统门口的相对放置的一对石墩或石鼓,包括抱鼓石和一般门枕石。有固定门楼的功能,故被叫做“门当。如同十分森严的古建筑等级划分一般,不同等级的宅院其门当等级也十分森严。可到为什么要在门口放这个东西呢?


  门当的由来:门当外形像鼓,相传是古代将军荣归时,常将战鼓置于家门前炫耀战功,因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百姓信其能避邪镇宅,故民间广泛用石鼓代“门当”。


  门当的等级:古代只有较大的宅院门口才会有石头的门当,《清律例》对官员府第宅大门的等级与品级间架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二品正门三间五架,


  三至五品正门三间三架,


  六至九品正门一间三架。


  皇族或官府的门前用狮子形的抱鼓石;


  高级武官的门前用抱鼓的石狮子;


  低级武官的门前用有兽头的抱鼓石;


  高级文官的门前用箱形的报鼓石狮子;


  低级文官用有雕饰的抱鼓石;


  豪商巨贾家门前用箱形无雕饰的抱鼓石,


  富豪则用石制抱鼓石,


  而对于普通民宅,则只能用木质方门墩或门枕石。


古代的人们结婚为何要选择“门当户对”呢?


  那什么又是户对?


  有“门当”的宅院,必须有“户对”,这是建筑学上的和谐美学原理。户对就是门簪,位于门楣上方或门楣两侧,因与妇女头上的发簪造型相似,故称为门簪。但其总是成双数出现,两枚、四枚或者更多,所以称之为户对。


  户对的寓意:虽然门簪算得上是整个建筑里一个体积极小的细枝末节了,但从来都是最不能被忽略的地方。门簪一般是柱形的木雕或砖雕,其数量与精致程度都直接表明着宅院主的身份、地位与家境。小小的门簪上,总是雕刻着花卉的纹饰和吉祥的祝福,是一家人最美好的期愿。


  户对的作用:门簪最一目了然的作用就是象征,它就像这家子的说明与介绍。和门当一样,户对的设置也是礼制森严的。有为官者的院落才能使用门簪:


  纯圆柱形为文官,


  六边形方柱为武官。


  门簪的多少与还官品大小成正比,


  一到五品可以为六个,


  六到七品可以为四个,


  以下的品阶只能为两个,


  普通大户人家也可以有两个。


古代的人们结婚为何要选择“门当户对”呢?


  存在在形构合一的有机古建筑的每个构造,都不仅仅只有象征意义,门簪,同样是具有功能性的,它固定于门框上,是为了做供门转动用的连楹。拔出门簪后尾的横向销子,门簪就可以拔出,连楹就可以从门楣上拆卸下来了。当节日里张灯结彩时,门簪也有在大门口悬挂灯笼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更,人们渐渐遗忘了“门当户对”最初的意义,后来的“门当”和“户对”,虽不再使用在宅院的大门口,但已常常被人们同呼并称,被当作了男女婚嫁衡量的条件。殊不知,最初的它们,只不过是寄托着宅院主对家族最美好的信念。

 
标签: 门当户对

本文标题: 古代的人们结婚为何要选择“门当户对”呢?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796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