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为何可以屹立千年不倒?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8-22 15:04:29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一念执着
核心提示:也许你们会时常看到又有哪些建筑倒塌的报道,而反观我国许多尚存的古建筑却可以屹立千年不倒,两者之间的差距为何如此之大?

  也许你们会时常看到又有哪些建筑倒塌的报道,而反观我国许多尚存的古建筑却可以屹立千年不倒,两者之间的差距为何如此之大?故宫经历了600多年的历史,其中在这几百年之间,北京发生过约200次地震依然坚挺着,试问中国古建筑为何如何坚固?


  据了解,故宫在制作之初就汇聚了很多能工巧匠,他们在建设故宫的时候就将抗震考虑了进去。此外,故宫的制作里面夹杂了很多古人的智慧,其中最多的就是榫卯结构,通过榫卯结构,故宫的各个部件联系在了一起,即使发生地震,也不会倒塌。


中国古建筑为何可以屹立千年不倒?


  那么为什么是榫卯结构呢?


  榫卯(sǔnmǎo),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


  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


  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最基本的榫卯结构由两个构件组成,其中一个的榫头插入另一个的卯眼中,使两个构件连接并固定。榫头伸入卯眼的部分被称为榫舌,其余部分则称作榫肩。


  在古代,榫卯结构被广泛的运用于宫廷建筑,那时候的工匠,仅凭这一门手艺便能使这么雄伟的建筑,屹立千年不倒。


中国古建筑为何可以屹立千年不倒?


  榫卯结构应用于房屋建筑后,虽然每个构件都比较单薄,但是它整体上却能承受巨大的压力。这种结构不在于个体的强大,而是互相结合,互相支撑,这种结构成了后代建筑和中式家具的基本模式。


  这不仅体现了一门技艺的智慧,更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见证。


  还有一方面往往被忽视,“古代严格的工程质量监控轨制”才是古建筑“千年不倒”关头因素之一。古代是如何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监管的呢?


中国古建筑为何可以屹立千年不倒?


  1、古建施工队订立国标:古代良多朝代城市订立本身相应的古建筑“国标”,例如宋代的《营造法度》。《营造法度》呈现后,官方对结构的各类尺度都有规范,也大大杜绝了败北的贪污现象。它也是我们今天研究宋代古建筑重要的史料文献。


  2、古建施工队问责到人:国家还会强制工匠在他们制造的器物上刻上本身的名字,便于追溯责任。这也算是早的“问责到人”了吧。哪怕一块砖,也要刻上工匠的名字,这叫“物勒工名”。


  3、古建施工队质检轨制:为了保证质量,监工检考试收起来更是毫不手软。好比明太祖朱元璋建筑南京城墙时,就经常跑到工地去兼职当工程监理。城墙要拆开看有没有偷工减料。若是发现问题,这一段工程的质监员、包领班、工匠都抓起来咔嚓掉。内蒙古白城子的统万城遗址,据说那时验收的人拿着枪去扎,枪扎进去跨越一尺,建造工匠立刻杀头;反之,如果验收的人没有极力去扎,也会丢掉性命。当然除了杀人,还是有一些相对“人性化”的惩戒方式。例如山东栖霞的牟氏庄园,先把优厚的工钱全部给工匠,不外要求两块石头中间不能呈现一丝裂痕。如果呈现裂痕,那就用给你的铜钱填进去,直到找平为止。剩下的铜钱才是工资。当然,良多的工匠形成了本身的美誉度,就不再被动的“物勒工名”,而是主动刻上本身的名字,形成品牌。


  4、古建施工队质保体系:工程验收及格还不算完,还有一个质保体系。如宋当局对公共工程实行“保质期”轨制,即工程落成、投入利用后,在若干年限内如果发生割裂、损隳、泄漏、垫陷等质量问题,则究查设计方、施工方与监修者的刑事责任。这个“保质期”一般是五年,重要的工程是八年。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古建筑为何可以屹立千年不倒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们了解它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 中国古建筑为何可以屹立千年不倒?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798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