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建筑技术的现状与发展(上)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4-26 09:29:27  来源:未知
核心提示:建筑技术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了焊接技术,防火技术,保温技术,节能技术,智能技术,抗震技术等种类众多作用各异的建筑工艺。
  建筑技术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了焊接技术,防火技术,保温技术,节能技术,智能技术,抗震技术等种类众多作用各异的建筑工艺。我国的建筑技术水平日益进步,尤其是在新世纪,众多新材料新工艺的诞生促进了建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卓越贡献。本文通过重点介绍防水技术,装饰技术,节能技术和智能技术这四项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技术来对中国建筑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做一个小的归纳。

  防水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成分,防水技术的发展不仅同建筑本身及结构形势密切相关,还受到地域环境,经济发展和建筑规模等诸多因素影响。建筑防水技术在我国几十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也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

  建筑装饰自古以来就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给人最多美感的一部分。千百年前古人就会使用大理石,琉璃瓦,玻璃等材料来装饰建筑物,如今新的材料更是层出不穷。


  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膨胀带来的是地球资源的紧张,相对于装饰技术,节能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发展迅猛,在将来节能型建筑也是我国建筑的发展方向,节能技术将举足轻重。

  随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越来越依赖于建筑物,也对建筑物的功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向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经济的建筑环境,必须在建筑物内配置可靠的能与外界便捷交流的通信系统,能源供应系统,设备控制管理系统和安全防范系统等,使其成为智能化建筑。这一切都需要智能技术的进步。

  中国建筑技术的现状

  1、防水技术的现状

  防水层防水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推行钢筋混凝土装配式平房结构,沥青油毡做成的防水层和屋面登上了历史舞台。因沥青卷材防水面采用叠层卷材搭接施工,故具有较为可靠的防水性,但是这种材质易于开裂,鼓包和流淌,而且热溶法施工容易引起火灾,污染环境。在上世纪80年代,北京等地开发出以沥青基,氯丁橡胶或者再生胶为改性材料的水乳型防水涂料,并在全国加以推广。在2004年,建设部发出公告对石油沥青油毡限制使用,半个多世纪沥青油毡作为防水主力军的局面宣告结束。

  刚性防水

  除了防水层防水外,我国的刚性防水技术也较为成熟。刚性防水技术是指以水泥,砂,石为原材料病残如少量外加剂或高分子聚合物材料,通过调整配合比,降低空隙率,改善孔结构,或通过补偿收缩,提高混凝土的防渗能力,使建筑物达到防水要求的技术。刚性防水技术的优势有做法多样,施工简便,造价较低,易于维修,耐久性好。为了防止混凝土收缩开裂的缺陷,往往加入膨胀剂配置成补偿收缩混凝土,可以较好解决这一问题。

  卷材防水

  在国外已经被使用多年的预铺反粘结卷材防水技术被引入国内,并且在地下工程防水中应用广泛。该施工工艺又称为“湿铺法”,卷材和混凝土表面的额粘结强度及防水效果取决于卷材性能,粘结层厚度,作用条件及结构混凝土水化热等多种因素。本技术可以应用于许多场合,但是处理要求也较高,如果施工企业偷工减料或者不选择合适的卷材和粘结部位,容易产生渗漏,处理难度将会很高。

  除了以上防水层防水,刚性防水和卷材防水之外,我国目前还应用了许多防水技术,比如应用于北京地铁的施工缝防水技术,应用于国家体育场的ETFE膜结构防水技术和隧道工程中的喷膜防水技术等。

  2、装饰技术的现状

  抹灰技术

  抹灰技术是一项传统的工艺,将水泥、砂子、石灰粉、石膏、粘结剂混合在一起涂抹在墙体表面,具体流程按照基层清理——浇水润湿——吊垂直、套方、找规矩、抹灰饼——抹水泥踢脚或墙裙——做护角——抹水泥窗台——墙面充筋——抹底灰——修补预留孔洞——抹罩灰面这些步骤进行。

  门窗安装技术

  门窗的类型最常见的有木门窗,铝合金门窗,塑料门窗。门窗材质的不同也导致了安装技术的差异,例如木门窗安装步骤是放样——配料——划线——打眼——拉肩——裁口倒角——拼装——安装。铝合金门窗的安装步骤是划线定位——披水安装——防腐处理——安装就位——固定——处理间隙——安装门窗扇和玻璃——安装配件。塑料门窗安装技术较为简洁,流程为清理——安装固定片——安装。当然其他的材质门窗的安装技术也有不同,但是总体来说是遵循这三种步骤的。

  吊顶技术

  吊顶的核心是龙骨,现在最常见也最为实用的是轻型龙骨,是以镀锌钢带,薄壁冷轧退火钢经冷弯或冲压而成。根据断面形状分为T型和U型。T型龙骨自重轻,刚度大,防水,抗震性能好,而且耐腐蚀,美观。U型龙骨吊顶由龙骨,饰面板组成,通过吊杆和吊点进行搭接,然后固定饰面板。

  隔墙技术

  隔壁分为骨架隔墙,玻璃隔墙和金属、玻璃、复合板隔墙。骨架隔板的技术要求重点是:弹线必须准确,固定沿顶,沿地龙骨。交接后龙骨应该保持平整垂直,安装牢固。与墙体的连接紧密。玻璃隔板作业条件是顶棚和墙体抹灰完成之后进行,在基体结构周围预埋防腐木砖,而龙骨如果是木质的,则必须进行防火处理。金属、玻璃。复合板隔墙的施工技术核心内容为定位——天地轨安装——直杆、横杆组立——水平调整——面板安装——清洁——交验。质量要求隔墙龙骨牢固平整,隔墙面层须平整,施工前要弹线。


  3、节能技术的现状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和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大规模的生产,地球的能源已经不是取之不尽了。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

  我国的建筑节能技术形式多样,广泛应用于供热,照明,制冷等领域。现阶段最具代表性的技术措施有以下几种:

  围栏结构节能技术

  墙体采用岩棉,玻璃棉及聚乙烯塑料等高校保温绝热材料以及复合墙体来降低外墙传热系数。采取增加窗玻璃层数,窗上加贴透明聚酯膜,使用低辐射玻璃等措施可以改善门窗的绝热性能。

  除了门窗,屋面也可以采用保暖材料或者架空型,砂石保温型和倒置型等保温结构。这样可以保证室内温度。

  能源系统节能控制技术

  采暖空调系统的控制技术是对既有热网系统和楼宇系统进行节能改造的关键技术。主要通过变水量,变风量和变容量这三种方法。关键技术基于供热对系统各环节的物理特性进行控制。

  相变贮能技术

  通过相变贮能技术能有效实现电网的“削峰填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相变贮能技术具有贮能密度高,相变温度波动不大的优点,可以提供很大的蓄热蓄冷容量,解决功能时间不匹配的难题。

  在煤矿,石油日益紧缺的今天,充分利用自然能成为节能措施中重要的一项。太阳能广泛应用于热水器,光电板动力和集热锅炉中,风能和水能目前主要应用于发电,以代替部分火力发电厂,减少能耗。

  除了以上所述,还有热电冷联产技术,热泵技术,空调余热回收技术等。

  4、智能技术的现状

  智能建筑具有高效、节能、舒适等突出优点,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引起普遍重视。智能建筑的重点是是使用先进的技术队楼宇进行控制、通信和管理。以建筑为平台,兼备通信、办公、建筑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并进行最优化组合。

  我国智能建筑的起步较晚,直到最近十几年才有巨大发展。在我国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是3C,既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

  计算机技术首推并行的分布式计算机网络技术。该技术是计算机联网的一种新形式,是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高级阶段。特点是采用统一的分布式操作系统,把多个数据处理系统的通用部件有机组成一个高效的整体系统。

  现今的现代控制技术是及三星的监控系统,具有实时多任务、多用户、分布式操作系统。组成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采用标准化。模块化和系列化的设计。系统的配置具有通用性好、组合灵活、控制功能完善、数据处理方便的优点。

  现代通信技术主要体现在具备ISDN/B-ISDN等多功能的通信网络。它能在一个通信网上实现语音。数据和文本的通信。在一个建筑物内,通过综合布线系统实现上述功能。以上三种技术,将应用于建筑物这个平台。而智能建筑将基于三大子系统构成: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本文标题: 浅谈中国建筑技术的现状与发展(上)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80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