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墙:一本无字的煌煌史书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9-06 09:27:54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一念执着
核心提示:西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说起都城,没有城墙就难称“古都”,历史变迁中,中国绝大部分城市的城墙被毁。西安城墙几经波折幸存了下来,它似乎已经成为了西安的“文化之根”。

  西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说起都城,没有城墙就难称“古都”,历史变迁中,中国绝大部分城市的城墙被毁。西安城墙几经波折幸存了下来,它似乎已经成为了西安的“文化之根”。


西安城墙:一本无字的煌煌史书


  你了解西安城墙的历史吗?


  公元六世纪至七世纪初,在皇城周围夯筑高约10.3米,墙基厚达18米的土墙,这就是今日城墙的前身。“家有赐书三千卷,尚在善和里旧宅”,在良相如云良将如林的唐朝,城墙不仅吸引着房玄龄、魏征、欧阳询等高人围城而居,城墙里更是城市运作、政权交流、经贸往来等国家中枢重地。城墙,诠释了唐之富庶、自信、创新,也见证了7世纪人类第一个文明中心的煌煌气度。


  唐之后,长安渐居一隅,城墙多有倾圮。现存的西安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公元1374-1378年),是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基础上建筑起来的。1568年,陕西巡抚张祉给外壁和顶部通砌城砖。更大规模的“穿衣”,又是200余年后的1781年,陕西巡抚毕沅对城墙做了“整容手术”,重新包砌城砖,近墙根近石条的砌砖,厚度约2.5米,至顶减为厚1米,极其坚实。


  这座明代城垣的历史,就可以上溯到唐长安城的前身,在公元6世纪由大建筑师宇文恺主持建造的隋大兴城。有幸的是,西安城墙在历经劫难以后完整保留至今,这样,它就给上千年的中国历史,提供了一个特别能够吸引后人前来细细阅读、慢慢体味的载体,让我们获益无穷。


  值得一提的是,古人的“匠心”和“高科技”在城墙随处可见——为增加土墙的纵向整体拉力和横向稳定性,墙体中加入竖柱和横木,夯窝密集,上下层咬合十分紧密。而最后一层,用黄土、石灰、糯米汁拌和夯打,坚硬如石。


西安城墙:一本无字的煌煌史书


  西安城墙有很多道门,它们的历史也不尽相同。


  明西安城墙初建时,只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依次名曰长乐、永宁、安定、安远。它们作为西安明城墙的原有城门因当时的军事防御需要,都是单门洞,且都修建了三道城墙,两道城墙之间又形成了瓮城。除永宁门外,其余三门现都只剩下两道城墙。到民国时期,城门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军事防御需要,为了交通的方便,人们在原有的四座城门两边新劵了门洞。


  其余十四座后来新开的城门,有的是在被战火打开的城墙豁口上重建的,有的是在唐皇城城门遗址旁新劵的,有的是为了纪念伟大人物新劵的,也有的是纯粹为了交通方便而新劵的。细数这些城门的名称来历,也可以从侧面了解到中华民族的沉浮往事。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开辟的中山门、玉祥门、勿幕门,皆以杰出的革命先行者的名字命名,自有其不寻常的意义,新中国诞生以后开辟的诸多城门,以和平、建国命名,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而朱雀、含光等唐代城门名称的重新使用,则是体现着一种文化传承。特别要说一下的是文昌门,这里的城墙上建有魁星楼,是西安城墙唯一与军事防御无关的古建筑。魁星又名“奎星”、“奎宿”,位列二十八星宿之一,古代传说是主宰文运兴衰的神,被人们尊称“文曲星”、“文昌星”。如果被他的朱笔点中,就能妙笔生花,连中三元,成为状元。所以,古代孔庙、学府里都建有供奉香火的魁星楼。明、清时的西安府学和孔庙建在城墙旁边(今辟为碑林博物馆),魁星楼也顺势建在城墙之上。魁星楼在1986年修复,同时开通的城门,自然也就被命名为文昌门了。


  西安城墙上的18座城门,是18个硕大的书页,里面浓缩着的,是西安的历史。


西安城墙:一本无字的煌煌史书


  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拆除旧建筑是十分正常的事儿,只是由于不少旧建筑是珍贵的历史遗存,有着巨大的文化含量,所以就绝不可以不分青红皂白地凡旧必拆;对那些确有价值的旧建筑,必须加以精心保护,使之成为城市厚重画册中的精彩一页。说句老实话,西安在这方面的作为也远非尽善尽美,但西安毕竟历尽艰难保存了完整的明城墙,使之成为古老西安的醒目标志,这对历史、对后人,都可以算是功德无量吧!

 
标签: 西安城墙 城门

本文标题: 西安城墙:一本无字的煌煌史书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810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