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非遗“活得久” 传承人的答案是“闯市场”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9-16 09:25:10  来源:重庆晨报
核心提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沉淀,是文化的凝聚。在为期四天的第八届重庆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各种非遗项目闪亮登场,让观展市民品尝了一道别有风味的文化盛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沉淀,是文化的凝聚。在为期四天的第八届重庆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各种非遗项目闪亮登场,让观展市民品尝了一道别有风味的文化盛宴。


  如何让传统非遗“活”在当下、“活”得长久?在这届文博会,记者多天观察寻找答案。



  开州冰薄月饼、荣昌夏布、奉节夔梳、城口漆器……从吃的、到穿的、再到用的,各种非遗产品来到文博会。众多传承人也坐镇现场,亲自向市民展示非遗技艺。


  在这些传承人看来,非遗不应该活在过去,更需要通过动态传承,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活”得长久。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但也十分脆弱。”重庆山神漆器公司总经理、城口漆艺第二代传承人蔡泽荣说,“非遗”大多是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而如今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不少都年岁已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没有接班人,传统文化就容易出现断层,面临“人走艺走、人亡艺绝”的危险境地。



  如何应对这个问题?


  蔡泽荣的答案是“市场”。


  “如果一门技艺只靠传承人苦苦支撑,甚至需要从事其他工作来养活这门手艺,那肯定是不长久的。”蔡泽荣说,在培养非遗接班人的同时,还要将非遗产品与文旅产业等紧密结合起来,让非遗产品搭上文旅产业的便车。


  蔡泽荣以重庆市级非遗项目城口漆艺为例,“我们从1992年就开始将这项非遗文化与市场结合,每一届文博会我们都没错过,就是为了向更多的市民展现这门技艺。只有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才是非遗‘活’得持久的方式。”



  本届文博会正值中秋佳节,自然少不了月饼的相伴。开州馆就把重庆市级非遗冰薄月饼带到了展馆,吸引了大量市民围观购买。


  “这也是将文化和市场结合得非常好的例子。”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非遗处处长王发荣介绍,目前重庆国家级非遗项目为44个,市级非遗项目707个,区县级非遗项目3249个。


  “发展得好的项目,共同特点都是找到了和市场的结合点。”王发荣说,非遗一直来源于群众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最后需要回归到群众的衣食住行当中去才有生命力。

 

本文标题: 如何让非遗“活得久” 传承人的答案是“闯市场”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815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