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黄帝故里:鼎器之源,超过了吉尼斯纪录!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9-16 17:08:12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云纹
核心提示:黄帝故里景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轩辕路,为汉籍史书中记载,为有熊氏的族居地,故有熊国之墟。轩辕黄帝降于轩辕之丘,定都于有熊。黄帝统一天下,奠定中华,肇造文明,惜物爱民,被后人尊为中华人文始祖。庄子曰:“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黄帝故里景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轩辕路,为汉籍史书中记载,为有熊氏的族居地,故有熊国之墟。轩辕黄帝降于轩辕之丘,定都于有熊。黄帝统一天下,奠定中华,肇造文明,惜物爱民,被后人尊为中华人文始祖。庄子曰:“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黄帝故里祠始建于汉代,后曾经毁建,明清修葺。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51年),新郑县令徐朝柱立有“轩辕故里”碑。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缅怀始祖功德。近年来,新郑市人民政府对黄帝故里景区进行了扩建。


新郑黄帝故里


  扩建后的黄帝故里景区共分五个区域:广场区、故里祠区、鼎坛区、艺术苑区、轩辕丘区。祠前广场、千年古枣树、国槐荫荫、百年银杏松柏参参,“乾坤浮雕圆盘”立于中道,轩辕桥下姬水可潺潺横流,“轩辕黄帝之碑”立于其右。故里祠中有前门、正殿、东西配殿,正殿中央供奉轩辕黄帝中年座像,两配殿有黄帝元妃嫘祖和次妃嫫母像。


  黄帝故里汉阙


  黄帝故里景区的大门为汉阙。阙,系最古老的门。阙者,缺也,是古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建筑物。这座汉阙其形为蜂腰形子母阙。母阙为重楼,上楼为重檐,高17.08米,东西两阙之间净距24米。


  中华姓氏广场


  中华姓氏广场周围种植了活化石的水杉,共计960棵,正好象征了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俗话说:万姓同根,根在人祖。中华民族就象是一棵棵的大树,我们每个炎黄子孙就象是树的春华秋实。


  在“2009全国特色文化广场颁奖大会”暨“第三届全国广场文化论坛”上,以展现中华姓氏悠久历史的新郑中华姓氏广场被授予“全国特色文化广场”荣誉称号。


新郑黄帝故里


  轩辕桥


  轩辕桥是轩辕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人为拜谒始祖轩辕黄帝,在祠前专门修建的。原桥为明“隆庆四年”即公元1570年所建。桥东侧,有阴刻篆文“轩辕桥”三个字,西侧的古砖上,刻有“许州造砖户王仲”的字样。


  由于朝代更迭、历史变迁和地形地貌的变化,此桥被沉埋地下多年。2002年3月,新郑市决定恢复轩辕桥这一景观,在开挖新桥桥基时,正巧与古桥址相合。新修的这座轩辕桥,长12米,美观、典雅,如长龙卧波,横跨于姬水河上。


  皇帝宝鼎


  黄帝宝鼎坛区位于轩辕庙后,南北长150米,东西150米,面积约2.25万平方米,由青石甬道铭文、民族图腾柱、黄帝宝鼎坛和楹联长廊组成。青石甬道铭文镌刻上自伏羲、神农、黄帝,下迄21世纪近万年历史,其中记有关黄帝在河南新郑诞生、建都等史实。


  新郑是鼎器之源,中国最早的鼎器出自八九千年前新郑的裴李岗遗址。五千年前,新郑人轩辕黄帝最早将陶鼎炊器制成铜鼎礼器。黄帝宝鼎比我国现存最大的商代“司母戊鼎”高出5.66米,重23.6吨,比现今进入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广东肇庆青铜鼎高出0.39米,重8吨。


新郑黄帝故里


  黄帝宝鼎置于中宫,其它分别为爱鼎、寿鼎、财鼎、仕鼎、安鼎、丰鼎、智鼎、嗣鼎,置八卦之位。鼎前有青石甬道铭文镌刻万年历史故事;两侧立有56个民族图腾玉柱;鼎坛四周建有楹联回廊,挂有当代名人歌颂黄帝功德的楹联。


  在鼎坛的北面是轩辕丘旧址,高大的丘内建有地穴覆土式建筑轩辕黄帝纪念馆,采用虚幻手法,展示黄帝风采。轩辕丘一侧,建有黄帝文化艺术苑,荟萃了丰富多彩的黄帝文化艺术。


  黄帝故里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郑州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遗产地。


 
标签: 黄帝故里

本文标题: 新郑黄帝故里:鼎器之源,超过了吉尼斯纪录!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816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