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鼓乐——绕梁之音,留存千年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9-19 10:59:41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半夏
核心提示:西安鼓乐是中国古代汉族音乐的重要遗存,是我国境内迄今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器乐乐种之一,被国际音乐界和史学界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它完整地保留了唐宋宫廷音乐的风貌,庄重、肃穆、高雅。

  “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秦王破阵乐》


  在那雄奇飘逸、庄严肃穆的鼓声之中,我们仿佛能回到过去,看见一千四百年前的盛唐雄风,而那鼓声也伴随着华夏民族一路走来,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就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聆听西安古乐,了解西安古乐的发展历史吧


西安鼓乐


  西安古乐,也称长安古乐、西安鼓乐、西安乐古。


  千百年来流传在西安(古长安)及周边地区的汉族民间大型鼓乐,起源于隋唐,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仍然保持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


  西安鼓乐是中国古代汉族音乐的重要遗存,是我国境内迄今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器乐乐种之一,被国际音乐界和史学界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它完整地保留了唐宋宫廷音乐的风貌,庄重、肃穆、高雅。


西安鼓乐演奏


  西安鼓乐脱胎于唐代燕乐,后融入宫廷音乐,安史之乱期间随宫廷乐师的流亡而流入民间,依托寺庙进行乐事活动,逐步分为僧、道、俗3个流派,明清时达到鼎盛,目前流传于西安市以及终南山北麓的长安、周至、蓝田等县区,著名的古乐社有南集贤、何家营、大吉昌、东仓、西仓、端履门、城隍庙等。1953年以来,陕西省整理出了千余首(套)西安古乐曲目,并在此基础上创作、改编了《香山射鼓》、《骊山吟》、《玉门散》、《羽调绿腰》等乐曲以及大型仿唐乐舞等。


  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西安鼓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三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如今,各长安鼓乐社使用的乐谱,依然是古代的半字谱,全为手抄传本,依然保留有明代的传本,有的音符,与敦煌莫高窟发掘的唐乐谱相同。


  综观整个乐曲名称,仍保留着唐、宋、元、明、清各种曲牌,可以说是一部中国音乐发展史。自唐、宋已降,中国音乐许多音乐因素(律、调、曲、词、乐谱、乐器、结构、旋法等)都在这个古老乐种中留下了遗迹残痕。据音乐史家考证,在唐朝安史之乱期间,宫廷的乐师流落民间,唐代燕乐也随之流传民间。长安鼓乐脱胎于唐代燕乐,大气、庄重、高雅,曲目丰富,结构完整、曲调优美,具备宫廷音乐的特征,与一般的民间音乐大相径庭。


西安鼓乐演出


  在农历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六月初一,六月二十及天旱“取水”,夏秋收后,农忙间隙,各鼓乐社定时赴南五台,小五台,楼观台,仙游寺,水陆庵,西安大雁塔,西安小雁塔,西五台等表演,这样与当地民俗民风特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演出活动,称为“香会”或“水会”。


  每逢盛大庙会活动时,各鼓乐社异常活跃。届时,各乐社的人云集会上,朝山进香,祈求幸福,在一座座庙宇,佛殿上进行演奏,此时这里就成了各乐社“斗月”的场所。名为对神演奏,实为演奏给听众欣赏,取悦于人。这时,演出活动最多,时间、场地最集中。


  西安鼓乐能使我们回首过去,而我们也会引领它走向未来,乐符融入血脉,终将绵延不绝。

 
标签: 西安鼓乐

本文标题: 西安鼓乐——绕梁之音,留存千年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819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