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各个朝代的塔,都有什么特点?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9-28 15:33:50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云纹
核心提示:随着汉传佛教的形成,佛塔样式也由印度的覆钵式塔汉化为具有中国建筑风格的亭阁式塔、楼阁式塔等。那么,每个朝代的塔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古代的塔基本是佛塔,是随着佛教从印度传入的。佛塔最初是用来供奉舍利、经卷或法物的,佛经中也说:“见塔如见佛”,所以塔对佛教来说很重要。


  随着汉传佛教的形成,佛塔样式也由印度的覆钵式塔汉化为具有中国建筑风格的亭阁式塔、楼阁式塔等。那么,每个朝代的塔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东汉三国塔


  佛教于东汉大规模传入中国以后,与盛行的神仙崇拜相结合,也许在当时的民众看来,西域佛陀与本土仙人差别不大,从而将其置于高楼之上便在情理之中。东汉末年,在江淮之间,开始建造佛塔。


  初平四年(193年),丹阳人笮融擅自截留三郡钱粮,在下邳城南建造浮屠寺,寺内佛像外涂黄金,披锦彩袈裟。寺中塔九层八角,每层皆有飞檐,每面镶有铜境,塔顶亦有一面铜镜朝天,称为“九镜塔”。塔下为重楼阁道,可容三千余人诵读佛经。每到浴佛会时,参观拜佛的百姓多达万人。笮融在下邳所建佛塔,成为我国早期佛塔的典型,影响直至唐初。


古代塔


  两晋南北朝塔


  280年,晋武帝灭吴统一中国,但门阀政体加剧社会矛盾,动摇王室基础。八王之乱和其它外患,导致胡人南侵,西晋灭亡。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即位,为晋元帝,东晋建立。东晋与北方的十六国并存,史称东晋十六国。420年,刘裕废晋安帝,建立刘宋,进入南北朝时期。南朝(420-589年)包含宋、齐、梁、陈四朝;北朝(439-589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在不安宁的环境中,佛教得到很大发展,凿石窟建寺塔,盛极一时。


  北朝佛教更盛,从平城(今大同)到洛阳各地,都曾大量建造佛寺、佛塔。北朝期间以北魏最繁盛,在北魏一百多年间,寺塔林立。


  隋塔


  隋代立国仅37年(581-618年),但由于皇帝喜奢华,大兴土木,故建造了大量的宫殿、寺塔等。佛教盛行,隋文帝杨坚为其母祝寿,分三次在全国各州建塔约100多座。据刘敦桢先生研究,所建都为木塔,由于兵火均未保存下来。在多年的野外考察中,山东历城四门塔是隋塔唯一实物。不过,大量建塔碑文可资佐证,唐释道宣《广弘明集》卷十九中,有文帝“立舍利塔诏”。


  唐塔


  唐代广泛吸收外来文化,佛教得到很大发展,所建佛寺及佛塔数量甚多,分布地域也很广。现存唐塔有几个集中地:一是中原一带,以河南嵩山为主;二是关中一带;三是山西一带;四是云南大理下关一带,存有南诏塔八、九座;五是北京房山一带。近年在吉林发现一座渤海国的塔。唐塔的现存总数,大约百余座。


  唐塔平面以方形为主,少见六角、八角或圆形,其原因在于延续早期塔对木结构房屋的模仿。砖塔外观主要有两种,一为楼阁式,一为密檐式,形体都很高大,青砖砌筑,灰浆采用黄土泥。内部结构多呈空筒状,各层设置木扶梯,年久腐烂,或遭火灾后,内部成为一个空筒。


  唐代大型塔中多为砖塔,常不设基座,塔身拔地而起,门洞分券形和方形两种。密檐塔的第一层较高,二层以上逐步缩减,轮廓优美。塔身一般不做雕刻,很少使用斗拱。檐下多用菱角牙子叠涩,檐上多用反叠涩。塔门仅开在第一层,其余各层很少。


  塔刹北方一般用砖、石,造型粗壮;关中及南方塔刹则多用金属制作,极其细致。云南昆明、大理附近的塔刹高大,四角还有金鸡作装饰,未见于他处。


  唐代小型塔中多为石质墓塔,便于在塔身雕刻,如在门侧雕刻四大天王、力士或飞天等。山西原平县城外的唐代方形石塔,塔刹部位雕刻城墙、城楼、角楼、高阁,具有史料价值且十分壮丽。


古代塔


  五代十国塔


  唐以后,自907至960年的半个多世纪,为五代。这一时期战争频繁,佛寺佛塔的建造较少。但在南方的闽和吴越两地,由于王氏和钱氏政权实行保境安民,发展经济,崇信佛教的偏安策略,出现过若干座著名的寺塔,闽如福州于山白塔、福州乌石山乌塔等。吴越如苏州虎丘云岩寺塔、杭州凤凰山梵天寺塔、西湖雷峰塔、灵隐寺双塔、临安功臣山塔、黄岩灵岩寺塔、义乌双林寺铁塔等。此外,其他著名的佛塔还有南京栖霞寺舍利塔、山西平顺大云院塔等等。


  五代十国塔的平面从方形过渡到六角形及八角形,雕饰渐渐复杂,极力模仿木构建筑。内部结构,由空筒式逐步向回廊式、壁内折上式过渡。楼阁式塔显著增多。


  宋塔


  从960年始,宋历时三百余年。宋初经济繁荣,佛教发展。佛塔建造达到高峰。宋代佛塔中少数兼作其他用途,如瞭望、标志、引航等。唐及唐以前的寺院以塔为中心,所以塔在殿前,或自成塔院。宋代寺院则以殿为中心,所以塔在殿后,或在殿旁,形成塔和殿并列的格局,如陕西周至大秦寺。


  宋塔类型可以分成两类:一是体量较大的楼阁式塔,占全部宋塔的80%以上,其中又可分为带外廊与不带外廊两种,显著特点是都能登临。另一类是体量较小的实心塔,包括造像塔、宝箧印塔、无缝塔三种。还有一部分塔外观为楼阁式,实为实体的雕刻。例如,瑞安观音寺石塔。


  宋塔结构除沿用隋唐的空筒式外,创造了新型的壁内折上式。这种结构方式将塔身、楼层、塔梯三部分结合在一起,使横向与纵向构成一个整体,大大增强了砖塔的结构强度。宋塔的建筑材料,有木、砖、石、铜、铁和琉璃等。木塔仅东京开宝寺塔以及临安梵天寺塔,现已不存。砖塔数量最多,至今大部分完整保存。


  辽塔


  辽代寺院规模不等,有的建塔,有的不建塔。在有塔的寺院内部,都将塔建在中轴线上,或大殿前面,或山门之内,完全依照唐代布局。从寺与塔并存的山西灵邱觉山寺、辽宁朝阳凤凰山云接寺、内蒙古喀喇沁左旗精严寺、河北蓟县观音寺、辽宁锦州大广济寺等,都可发现这一特点。


  辽代砖塔多密檐式,此外辽塔也有少量楼阁式塔,辽塔台基大都扁而平,距离地面砌出70-80厘米高度,平直无雕刻,例如辽宁锦西塔子沟小塔与上京南塔。少数将台基做成很大的侧脚,如辽宁义县嘉福寺塔,有的将台基砌得宽大,比基座宽出甚多。辽塔的门以券形为多,不同于唐宋塔多开方形门洞。券门内常施佛像,使之具有佛龛作用。


  辽塔中比较重要的都层层做斗拱,彻底模仿木构建筑。用砖制做的斗拱,有砍磨与烧制定型两种方式。塔身大多雕刻佛像、伞盖、飞天,以及建筑形象如塔、经幢、城楼、角楼、飞桥、城门、城墙等。


古代塔


  金塔


  公元1115至1234年,在我国东北,金取辽而代之。上京会宁府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县,又设六京分管各区域。金代皇室也崇信佛教,故寺塔在其统治区内得到较大发展。金代寺院中多数建有佛塔,但保留到今的不多,大致有四种类型。


  第一种仿唐塔,以洛阳白马寺塔、河南陕州宝轮寺塔等较具代表性。方形平面、内部空筒、外部密檐,轮廓优美。檐下做菱角牙子砖,以叠涩砖层增加弧度。塔身无雕刻。各层施门窗,上下相对。第二种仿辽塔,为数较多,如辽阳白塔、辽宁开原石塔寺塔、北京昌平银山大延圣寺塔、吉林农安塔等。第三种为金刚宝座塔,如正定大广惠寺塔,此塔是中心一座大塔,角部四个小塔,造型奇特。我国现存这种类型的塔,仅此一座金代,其余皆为元明清遗物。第四种为幢式塔,一般体型小、多系石材建造,如北京潭柘寺塔林中几座石基塔。


  总之,金代塔除仿唐、仿辽两大类外,其余没有统一风格,也不成体系。造成此种情况之原因是,金代尚未发展就灭亡了。


  元塔


  从忽必烈至元八年(1271)建国,到惠宗至正二十八年(1368),元历时近100年。元代推行喇嘛教,建寺造塔甚多,大部分是藏传寺塔。北京妙应寺白塔,是一座大型喇嘛塔,建于至元八年(1271)。这座塔的设计有尼泊尔人阿尼哥参与。


  昆明官渡镇妙湛寺,建于元泰宣四年(1327),原有东西双塔。道光十三年(1833)大地震,西塔倾记,仅余东塔。密檐实心方形砖塔,十三层,高17.5米。第一层塔身特别高,第二层以上叠涩出檐。东南西北各辟一窗洞,上下在一条直线上。塔顶以相轮作刹,四角各立金鸡一只,尚存唐代风格。元代的汉式佛塔均仿照中原地区的标准建造,建成楼阁式或密檐式,数量不多,也无特殊创造。


  明清塔


  明清两代经济文化一度发达,建塔超过千座。帝王们信佛又信风水,故建造佛塔以外,还建造风水塔。制砖业发达,故砖塔甚多,仅南方有一些砖木或砖石混合塔。明塔中百分之八十为楼阁式,平面以八边为主,也有方形和六边形。大型塔多为八边,多十三层,每层有塔室。楼梯多为壁内折上式。层层有檐,顶为金属刹。塔的构造继承宋代,将楼梯、楼层、外壁三者结合,空筒结构很少,都有台基和基座。门窗洞口,南方开圭形或壸门形,北方开券形。明清塔中还有阿育王式、喇嘛式、金刚宝座式,种类齐全,但总体质量不如宋代。


 

本文标题: 古代各个朝代的塔,都有什么特点?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822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