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相府——东方第一双城古堡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9-25 13:59:33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开元通宝
核心提示:皇城相府,乃陈氏家族历经明清两朝而建成的家族宅院,原名“中道庄”,清时由康熙赐名并亲笔御书“午亭山村”。后因康熙皇帝两次驻跸于此,世人皆呼其为“皇城”。相府,则因这里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经筵讲官、一代名相陈廷敬的故居。

  皇城相府,乃陈氏家族历经明清两朝而建成的家族宅院,原名“中道庄”,清时由康熙赐名并亲笔御书“午亭山村”。后因康熙皇帝两次驻跸于此,世人皆呼其为“皇城”。相府,则因这里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经筵讲官、一代名相陈廷敬的故居。皇城相府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皇城相府城门


  皇城相府由内城和外城两部分组成,内城系陈廷敬的伯父陈昌言在明代遗构,外城为陈廷敬入阁拜相后所建。建筑群整体融官宅、民居和军事防御为一体,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中有院落16座,房屋640间,总面积10万平方米。


  内城又名斗筑居,据记载“量度周围约有百丈,高三丈,垛口两百。开西北两门,用铁包裹,门上各有楼......可以容人,可以畜物,五谷六畜俱不受灾”,其功能主要在于防御。这里许多地方机关巧妙、匠心独具。大门外设有便于开启的栅栏,一切往来人等俱在栅栏外,不得擅入;城墙上“覆以椽瓦”,以防卫止敌人从空中投来的石头。城墙内的藏兵洞,亦称“屯兵洞”,洞与洞之间互设暗道,出入方便。藏兵洞上下五层共125间,层层梯升递进,逐步靠近城墙,最上一层嵌入城墙与之融为一体。


皇城相府


  河山楼是皇城相府中最高的建筑,足有30多米,共有7层,之所以建这么高,是为了尽可能多地容纳乡亲族友,以避流寇伤害。为了防止敌人攀爬,河山楼三层以下没有窗户,三层以上,窗户狭窄,看起来不美观,但结实安全。河山楼建成后,果然遇到乱兵围攻,村中八百多人及陈氏家族避难于楼内,在一个月内抵御了乱兵的侵犯,使千余人的生命受到保护。河山楼全部用石砌成,历时400多年,依然屹立于相府内,雄姿伟岸,可谓是一大奇迹。


  外城紧依内城西城墙而筑,主要建有御书楼、相府、点翰堂、内府、管家院、绣楼、东书院、内宅、西花园、望河亭等。其建筑布局沿袭了清代前堂后寝的规制,并且在建筑规格上彰显了“正一品光禄大夫”门第的尊贵。


  御书楼建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是陈廷敬的儿子陈壮履纪念去世的父亲而修建的。据说在编纂《康熙字典》过程中,康熙皇帝曾巡视书局,看到白发老人陈廷敏伏案躬耕的情景,颇为感动,当即泼墨挥毫,奋笔疾书,为陈廷敬写下了“午亭山村”的區额和“春归乔木浓蓢茂,秋到黄花晩节香”的楹联,对陈廷敏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康熙还动情地说:“朕特书此匾与卿,自此不再与人写字矣”。


皇城相府


  石牌楼是皇城相府的另一个地标。眼前的这座大牌坊,始建于康煕三十八年,匾额上刻“冢宰总宪”四个大字,冢宰即宰相,总宪即都察院总督御史的别称,这都是陈廷敬担任过的职位。牌楼两侧匾额书“一门衍泽”、“五世承恩”8个大字,还有十四幅匾额书写着陈氏家族取得的功名与官职,其中包括康熙皇帝对陈廷敬的父亲、祖父、曾祖父的累次封赠。


  相府的主体建筑宰相府,和大石牌坊是同年修建的,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陈廷敬拜相入阁后又在外面的两柱间加上了“大学士第”匾额一块。进入大门就可以看到当时的过道大厅,至今余韵犹存。它为四柱三门、三间七架的结构中间的门叫仪门,也是正门,是主人和贵宾的通道,平时关闭,只有在皇帝驾临或朝中一定级别的官员造访时,才开启通行,寻常文武百官和普通人只能从两侧偏门,按照左文右武的顺序出入。进去可以看出陈廷敬修建府第时是按照前堂后寝、东书院、西花园的格局修建,当地老百姓称为“皇城小故皇宫”。

 

本文标题: 皇城相府——东方第一双城古堡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823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