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古建大门的营造规矩和讲究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10-13 13:41:06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除了主体建筑,大门也是重要的建筑构件,正因为大门起到了沟通内外空间的作用,合于老子“当其无,有室之用”的辩证原理,所以从最原始的门洞到后来的王府大门,古人都经过了严格的尺度计算。

  除了主体建筑,大门也是重要的建筑构件,正因为大门起到了沟通内外空间的作用,合于老子“当其无,有室之用”的辩证原理,所以从最原始的门洞到后来的王府大门,古人都经过了严格的尺度计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深度讲解不同大门的营造尺寸及其讲究。


  大门门口的权衡定尺


  在大门的权衡规定中,首先是门口的尺度(定尺),而门口的尺寸按“门光尺”排出。“门光尺”等于营造尺的1尺4寸4分,门光尺又分为8等分,故而又叫“八字尺”,八分为“四吉四凶”,即财(贵)、义、官、吉为四吉,病、离、劫、害为四凶。


  营造尺与门光尺尺寸对照



  引自明代午荣汇编,易金木译注《图解鲁班经》。


  古代吉门尺寸



  简单来说,定门的尺寸应选四吉,如门口高7尺8寸,宽5尺8寸;高7尺3寸,宽5尺6寸;高6尺6寸,宽4尺2寸;高6尺4寸,宽3尺6寸;高5尺8寸,宽2尺8寸;高5尺7寸,宽2尺3寸等。



  门框构件


  大门槛框及槛框附件


  确定了门口尺寸,就要据此设计槛框的尺寸。横向为槛,竖向为框;槛框与柱、梁、枋连接,装修门扇等又与槛框连接。槛框附件是安装在槛框上面的兼具功能性和装饰性的附属构件。



  活动下槛安装



  下槛长按面阔减半柱径或一柱径加榫卯长,高一般为柱径的4/5,厚度为本身高的一半或柱径的3/10确定。门枕有木质和石质两种,一般木门枕按下槛高的3/5计算。



  中槛与门簪



  中槛高一般为下槛的4/5,厚按下槛厚。门簪安装在街门的大门上,有两个或四个,形状有圆形与多边形,一般以六边形为主,门簪直径按中槛高的4/5,出头按中槛高的5/4。


  上槛高按中槛的2/3,厚同中槛。上槛安装在檐枋下口,在上槛和中槛之间是走马板,所以要在上槛下口和中槛上口上做槽,小抱框和迎风板槽的做法同中槛。



  中槛做法


  门簪彩画


  门簪彩画有大式小式和平素与雕饰的区别。大式门簪应为红色,小式为蓝色。门簪雕饰刻有寿字和卷草纹等其他纹饰,其中以贴金者最为华贵。



  大门构件安装


  大门一般可以分为实榻大门、攒边门(棋盘门)和洒带门。



  实榻大门多用于城门、宫殿等,门上一般有门钉,门钉有五路、七路、九路等。最高等级为纵横九路。


  实榻大门穿带示意



  攒边门两扇对开,既可用于室内,也可用于室外。由于这种独特的安装方法和安全功能的需要,大门门扇的定尺就有一定的规定。


  攒边大门构造示意



  洒带门


  洒带门一边有门边,一边没有,一般用在小式建筑的街门和屋门。



  洒带门穿插示意


  大门是建筑的门面,也关系到建筑的稳固和美观,经过多年的时间,清代《营造则例》制定了门光尺的比例,使得建筑的门窗槛框和建筑物整体形成了恰当的比例关系,既便于工程材料和质量的管理,又让建筑更加坚固而美丽。

 
标签: 古建大门

本文标题: 细说古建大门的营造规矩和讲究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827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