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多元文化竞争中传统戏曲受到挤压、与大众出现鸿沟,应该架起科技传播的桥梁。”中国戏曲学会原会长薛若琳23日表示,相比去传统剧院观看,可以探索利用短视频、融媒体等新方式,降低大众准入门槛,更好传播传承昆曲艺术。
23日,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国戏曲学会、南京大学、江苏省昆剧院等主办的昆曲艺术传承研讨会在江苏南京举行,探索昆曲艺术现代传播传承方式,加强年轻群体对昆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认同。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单波认为,新科技媒介将场景重组、分割,建立起跨越群体的联系,由此能突破学校、剧院、图书馆等传统传播场景的限制,将美育还原到日常人们的互动交往中。
在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柯军看来,短视频、VLOG等科技应用能让看昆曲表演的普通人简单拍摄、加工后,形成二次甚至多次传播,大大扩展传统艺术受众面,让更多人身临其境般感受昆曲的魅力与风采。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张红军说,“优秀传统文化只有扎根于青年群体中,才能获得长久、旺盛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地活起来传下去。”他建议应运用大数据、社交平台等新技术新应用,创新传统戏曲传播模式,吸引更多人喜爱和参与昆曲表演。
据社交平台抖音统计,截至2019年7月,抖音上戏曲类短视频数已超167万条,播放量超68亿。其中,昆曲相关短视频在抖音播放量超过1亿,点赞量超357万,昆曲等高雅传统艺术正更好地走进大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