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峪古堡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郑村镇湘峪村。湘峪,原名相谷,因为村被山水包围,故而在村名中加入了“氵”和“山”,是谓湘峪。
湘峪古堡为蜂窝式城堡,全为砖石土木结构建造。东西长280米,南北宽100至150米,占地面积约32500平方米。该城由孙居相、孙鼎相兄弟主持修建,建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竣工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由于孙鼎相在孙氏四兄弟中排行第三,又曾担任过都察院右副都御使,他的府第便以“三都堂”为名,湘峪古城也因此而被称为“三都古城”。
湘峪古堡依山而建,分为内城和外城,城内主要建筑由东西向两条街和南北九条巷道将其分割有序。现存主要建筑有三都堂、帅府、十大宅院、大小男院等民居建筑以及寺院、祠堂、私塾等公共设施。另外还有孙居相墓等。
湘峪古城城墙建于石壁和陡坡上,高度在十余米至二十余米之间,显得极为高大宏伟。站在远处仰望古城,可以看到城墙和城内房屋上的拱型窗孔,密密麻麻,有如蜂窝,民间谓之“蜂窝城”。整个建筑规模宏大,造型独特,雄伟壮观。
古城共开三座城门,虽已残破,但镶刻在东、西、南城门上的“迎晖”“来奕”“宸薰”字样清晰可辨。古堡内最高建筑是五层的“看家楼”,也叫“瞭望楼”,是全国明代留存至今的建筑中最高的一栋建筑。
湘峪城内的街巷为“五纵三横”的棋盘式格局,不过,这些街巷大多并不是笔直延伸、相互垂直,而是顺应地势的走向或是有意弯曲成一定的弧度,有些地方甚至连续出现两个九十度的拐弯,其军事防御目的非常明显。因为年代久远和缺乏维护,现在,古城内“五纵三横”的街巷格局已经很不明显,但是,中街和一些小巷仍然完整地保留着古朴的风貌,条石或磨盘石铺路,两侧是一座座紧紧相邻的院落,中街上,还建有两座过街楼。在一个丁字街口,正对小巷的砖墙上方,镶嵌着一座砖雕照壁,遗憾的是照壁中央的砖雕已经被人偷走。
从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上来说,湘峪古堡的民居建筑与其周边几座古城、古村相似,但其正房更为高大、高层建筑更为集中、气势更为恢宏,同时,它还拥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中西合璧的建筑装饰形式。湘峪民居的窗户多采用拱券式窗孔,窗孔外墙饰以“眉檐垂柱”的砖雕,这是一种已经汉民族化但仍然带有浓郁西式风格的装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