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山土库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汪山岗,是清道光初年兴建起来的官僚豪门府第。汪山土库以赣派建筑与清朝宫庭建筑相结合,建筑规模浩大、气势伟绝,在江南乃至全国实属罕见,在民间素有“江南小朝廷”之称。民族英雄林则徐曾在此书下一联馈赠:湖山意气归词苑,兄弟文章入选楼。
汪山土库是新建程氏家族的聚居地,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历时半个世纪,同治年间(1851年前后)建成主体。整座建筑东西长337米,宽180米,占地108亩,共1443个房间、572个天井,有25栋抬粱穿斗式结构的青砖大瓦房。这些房子的外墙连成一体。青砖黛瓦、封火山墙,天井四水归堂,墙头黛瓦垒迭,檐口有句头滴水,整个墙体一斗一眠,内用土胚灌斗,腰墙是眠砖,勒是为红石,是江西红土文化的展现。外墙青砖无粉刷,墙头下粉门色线角,显示出赣派建筑朴实素雅的风格特点。其中稻花香馆,望庐楼等则按北京园林风格建造。汪山土库建筑规模之大,气势之雄伟,在江南乃至全国都是罕见的。
汪山土库古建筑由史称“一门三督抚”的清中期湖广总督程鹬采、江苏巡抚程焕采和安徽、浙江巡抚程懋采兄弟所建。程氏三兄弟,皆官至一二品,仕途的一帆风顺促成了这几位士大夫在家乡兴建土库的想法。于是,一座东西长337米、南北宽180米、占地108亩的汪山土库屹立于大塘。
汪山土库属砖、木结构建筑群,因其坐落于大塘“汪山”,在赣语地区把大型的青砖瓦房称为“土库”(本字为“土㲄”,音[tu-kuk],《玉篇·土部》:“㲄,土墼也。”),由此而取名“汪山土库”。整座土库建筑以祖堂为中心,东西展开,南北朝向,地势前低后高,9幢排开,7幢退后,一连25幢进,1443间房,有通风、采光天井572个,幢与幢相携、进与进相连、巷与巷相通,巷道交错、庭堂深邃,祖堂、保仁堂、谷贻堂、光裕堂、诵芬堂、稻花香馆、醉月楼、望庐楼、接官厅等,不胜其数,建造汪山土库历时70多年。
汪山土库整个建筑由25幢砖木结构的青砖大瓦房组成。房子的外墙连成一体,显示出大塘程家的豪族气派。青砖黛瓦,封火山墙,天井四水归堂,墙头黛瓦垒迭,檐口有勾头滴水,整个墙体一斗一眠,内用土胚灌斗,腰墙是眠砖,则是赣派建筑特征。
土库地势前低后高,冬暖夏凉。整座土库幢与幢相携、巷与巷相通,南北朝向,所有的门窗、门台、踏阶、柱基皆为一色的红石。花楼重门、高梁粗柱和屋檐上刻着“双龙戏珠”、“丹凤朝阳”、“狮子滚球”、“蜂蝶穿花”、“八仙过海”等图案,非常精美。
汪山土库的每一处设计都有其独到之处。比如回声巷,即是每两幢房之间都隔着一条巷子,巷子下面埋有很多瓦缸,既可以听到回声又可以防火;还有八尺巷,每幢房之间横穿兴建八尺巷,专供主人出门时轿子、马车到住房门口接送。
由于历史原因和岁月的驳蚀,加上又年久失修,汪山土库整体建筑遭到了严重损坏。为抢救挖掘汪山土库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再现特色建筑,2003年初起,南昌市和新建县市县两级政府共同启动了汪山土库修复工程,已修复竣工的土库建筑面积有近16000余平方米。还修通了从昌九高速新祺周出口至汪山土库的水泥公路,土库前面的仿古麻石路、月牙塘、旗杆场、红石场、围墙等附属建筑均已修复完成。2004年4月,经南昌市人民政府批准,汪山土库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汪山土库被中国文联、中国民协授予“中国府第文化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