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古建筑如何防水方能千年不漏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11-01 11:25:56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半夏
核心提示:除了年久失修的缘故,很多古建筑之所以经数百年而安然无恙,多在于古人高超的排水妙招。多处古建筑景区内不但毫无积水压力,还能享受到雨景观幽的妙处!巧用结构与材料——屋顶排水

  除了年久失修的缘故,很多古建筑之所以经数百年而安然无恙,多在于古人高超的排水妙招。多处古建筑景区内不但毫无积水压力,还能享受到雨景观幽的妙处!


  巧用结构与材料——屋顶排水


  中国古建筑防水有“以排为主,以防为辅”、“多道设防,刚柔并济”的理念,说到“排水”,古人首先是从屋顶下功夫。古代建筑的屋顶,多采用高屋脊、大坡度的设计,靠近屋脊两侧的坡度超过60°,而在檐部的坡度不足30°,利用陡坡使水急下,再因惯性冲出檐外。各种屋顶式样中最有利于排水的,叫做悬山顶。所谓“悬山”,就是屋顶房檐伸出“山墙”外,显然更容易将雨水排出。



  除了结构以外,屋顶的建筑材料也考虑了防雨的需要,这就是瓦的应用。不过早期的瓦吸水性很强,很容易造成渗漏;后来瓦的品质得到提升,吸水率降至3%,与瓷器相当。“改进版”的瓦,辅以金属、琉璃和锡等材料,使中国传统的屋顶成为“防雨能手”。


  明暗两手都要硬——沟渠排水


  故宫强大的排水能力,来自各种或明或暗的导水沟渠的有效配合。故宫的地面上有很多形状像铜钱一样的孔洞,被形象地称为“钱眼”。这些“钱眼”,其实就是排水系统的进水口。



  故宫地面遍布的“钱眼”,其实是雨水的进水口,螭首则负责向外导出。“螭”是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可以看做一种没有角的龙,嘴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故宫中有很多螭首,三大殿三重台基上就有多达1142个!


  紧接着,故宫的排水系统,利用中央高、四周低、北部高、南部低的形势,迅速将雨水汇总,排入内河,流出宫外。


  不走寻常路——地下排水


  不过,哪能什么地方都临河临湖呢?要是附近没有水面,沟渠引导的雨水要往哪里导呢?古人在面临这种状况时,将目光瞄准了地下,利用庞大的地下水径流系统来排掉多余的雨水。


  地下排水的典范,要数故宫西北的北海团城。团城已有800多年历史,明代时重修了城墙,城墙上找不到一个出水口,地面上也没有任何沟渠。但是不管下多大的雨,地面都不会积水,很快就渗透得一干二净。



  奥秘就藏在地上铺设的青砖之中。团城的青砖造型很有讲究,除了供人行走的甬路以外,大部分地方铺设的方砖,是上大下小的倒梯形,青砖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的缝隙。这样的造型对排水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这些青砖本身渗水透气性就不错,雨水透过青砖之间的接口,就进入到地下三角形的缝隙当中。砖缝越向下越开阔,雨水自然不容易停留在表层,而是渗入地下,通过地下水系统缓冲和渗排出去。


  不仅如此,团城的地下还另有一套排水系统。团城的地面上虽然没有沟渠,但是分布着一些井盖,这是团城排雨水的进水口,却不见出水口在何处。原来这玄机又在地下。井盖的下面是一口口竖井。这些竖井不是互相孤立的,一条“C”字型的涵洞,将这些竖井串联了起来。雨水通过竖井进入涵洞,利用青砖良好的渗水性能与地下水系统沟通,达到排水的目的。


  古人以巧妙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用,雨水疏导排放卓有成效,甚至能做到几百年不受积水之害,让人不由感叹先民的智慧。

 

本文标题: 细说古建筑如何防水方能千年不漏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836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