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绿色建筑设计的五大发展趋势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11-09 10:48:24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绿色建筑的发展直接关系着人类的未来,越来越多的建造技术都在试图实现可持发展的升级转变。促使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绿色建筑具有更大的健康和生产效力,其次是可以减少用水量、减轻温室气体排放、保护自然资源等节能效力。那么建筑设计在这方面呈现哪些新趋势呢?

  绿色建筑的发展直接关系着人类的未来,越来越多的建造技术都在试图实现可持发展的升级转变。促使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绿色建筑具有更大的健康和生产效力,其次是可以减少用水量、减轻温室气体排放、保护自然资源等节能效力。那么建筑设计在这方面呈现哪些新趋势呢?


绿色建筑设计


  1、可持续建筑材料受重用


  建筑在建造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如果我们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可降解、可回收,将会大大地减轻环境压力,节约大量的资源。因此,今后的绿色建筑设计将会更注重对于可持续建筑材料的使用。


  可降解材料可以在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实现自然降解,如天然颜料,在传统的颜料中经常含有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对室内环境造成污染,而天然颜料则可以避免这些状况的发生,使用起来更健康,更环保。


  绿色建筑材料将会更多地考虑替代自然资源耗竭型材料,减少对于自然资源的消耗。例如,钢梁是由回收的金属制造而成,除了可以替代木梁,减少砍伐树木,还可以应对不同的气候环境,提供更强的抗力。


  2、空气对流设计成为重点


  在一些项目中,只要对建筑的设计方案稍作调整,就可以很好地利用天然光,实现空气对流,节省能源,使居住者受益。举例来说,对于菲律宾的城市及商业区的建筑和公寓而言,DMCI房屋的Lumiventt技术已经成为了绿色建筑一大走势。


  lumen意指自然光,ventus指风,这种技术提倡在建筑两侧每五层设计一个三层高的花园中庭,按照气体流动的基本原则,将其设计成一个透气的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配图


  3、零能耗技术运用更进一步


  零能耗建筑主要依靠可再生能源,可以脱离电网实现独立运行。零能耗绿色建筑不仅节省能源,还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零能耗建筑设计主要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燃料或其他可再生能源,为建筑提供电力和空调需求。零能耗建筑在前期的投入比较多,但其节能性及可持续性带来的长远利益在企业看来是一个明智的投资。


  4、“零用水”与雨洪管理


  所有建筑消耗的饮用水占全世界的13.6%,大概每年为15万亿加仑,绿色建筑希望利用水能效系统,将建筑用水量减少15%。


  当前部分主流设计师提倡利用保水装置有效地管理城市用水量,对雨水进行收集,实现中水回收利用,利用现场污水处理装置净化污水。同时,通过景观系统进行雨洪管理。植物在雨洪管理系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生长在容器里,还是长条形的地带里(主要指绿化带),或者是绿色的屋顶上的植物,都可以帮助吸收雨水并在流经植物或者土壤渗透的过程中得到净化。除此之外,植物还具有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的作用。


绿色建筑设计


  5、新型材料将大量应用


  绿色建筑使用的密封窗,通过在表面覆盖金属氧化物,在夏季阻挡太阳直射光线,在冬季保持室内温度,大大地降低了空调成本。


  现在已经被商业广泛应用的智能玻璃,又被称为电致变色玻璃,使用一点点的电,可以指控离子来控制玻璃反射光线的数量。在太阳热高峰时间变色,晚上则变回透明。


  反射材料具有很高的太阳反射能力以及散热能力,可以使得建筑更加凉爽,从而减低能耗,给居住者带来舒适的居住体验。从城市层面来讲,冷屋面帮助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今后绿色建筑的发展,将会更加关注冷屋面技术的应用。


  随着绿色建筑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绿色建筑技术的不断提高,这些技术将会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随着市场化,绿色建筑的成本也会变得更加容易让人接受。绿色建筑带来的效益也是企业所不能忽略的。

 

本文标题: 浅谈绿色建筑设计的五大发展趋势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839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