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符号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12-21 10:24:42  来源:《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 山西卷》
核心提示:提到山西,就不得不惊叹它的传统建筑。山西传统建筑具有时代早、分布广、类型全、数量多、价值高等特点,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其传统建筑因收地理环境、历史、人文的影响,呈现形式也异彩纷呈。

  提到山西,就不得不惊叹它的传统建筑。山西传统建筑具有时代早、分布广、类型全、数量多、价值高等特点,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其传统建筑因收地理环境、历史、人文的影响,呈现形式也异彩纷呈。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剧烈变革,传统建筑已经无法完全适应社会的新要求。时代的发展使一批批现代建筑地拔地而起,但是当我们仔细思考这些新建筑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他们大多数仍然深深刻有中国传统建筑的烙印,将传统建筑的精神和灵魂一代代传承下去。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显著的地域性特征。该地区的地域文化有着鲜明的时间和空间属性。关于“地域文化”,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定义,其多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特定人群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的总和。一个文化区域的形成,既与历史传统有关,也与其所处的地理自然环境有关。


  在山西现代建筑中,对于“地域文化符号”的运用,也凸显了该地区的文化内涵。


  1、自然环境的抽象表达


  通过对当地建筑形式语言的提取及对环境的呼应,反映其文化内涵。


  山西的太原美术馆,其建筑造型灵感来自于极富山西特色的晋中梯田地貌,力图创造一个由一系列连续性的内外空间组成的综合体。


太原美术馆


  山西120师学校,从当地山地台院的居民建筑中汲取灵感,形成的屋顶退台为学生的课外活动提供充足的场地。建筑形体形成的起伏动态则是对当地地形、地貌的隐喻,山峦起伏与斜坡屋顶形成呼应。


120师学校中部庭院


  2、传统建筑元素的延续


  传统建筑无论其平面布局还是其常用的材料、颜色等,均植根于独特的地域环境。它体现了某一地域内人们的价值取向、艺术水平、社会风俗、生活方式以及社会行为准则等各个层面的内容。


  当代地域建筑实践多选择获取部分传统建筑符号,通过变形、错位、转换等手法,达到“似是而非”的视觉效果。既延续了传统地域建筑元素,又通过再创造,具有时代特色。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建筑平面即采用了“工”字形布局,中堂及两侧局部屋顶采用攒尖的传统样式,并铺盖绿色琉璃瓦。建筑正立面局部采用柱廊,虚实相间,富有韵律。这种对传统屋顶及柱廊元素的运用使整个建筑变得庄严,对传统建筑序列的沿用则令参观过程的仪式感变得更加强烈。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山西博物院主馆的形象被赋予了“斗”和“鼎”的寓意,“斗”象征丰收喜悦,“鼎”象征安定吉祥。


山西博物院


  3、民间手工技艺的提炼


  民间的手工艺可以反映地域内人们真是的日常生活,它是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的物质表现,记载了民间手工艺的某些信息,符号,这些符号也传达了人民对生活、土地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反映出地域内人们共同的审美观念。


  山西体育中心主题场馆的形象取自于大鼓之形、灯笼之构、剪纸之饰作为创意元素,是地域特征得到贴切的表达。场馆外形如大鼓,浑圆敦厚,具有淳朴内敛的气质。将灯笼的编织手法巧妙地运用到主题场馆的结构体系,同时提取山西地方剪纸的团加以运用,以中国红为主色调,以透明阳光板来模拟剪纸的图底关系,通过随机组合来形成表皮肌理。


山西体育中心近景


  4、传统空间格局的传承


  中国传统建筑的庭院和组群的布局原则多按照中轴线为中心,采取均衡对称的布局方式。


  山西晋国博物馆则是以“国”字形平面控制场地,继承了先民关于都城、建筑乃至墓葬营造的空间图示,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居中意识和天地意识。


  5、意义传承


  在建筑创作的过程中,地域建筑多少都会受有形或者无形符号的影响。这些符号在建筑中除了既定的使用功能外,还能带给人们精神层次上的享受,传达所处地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信息。


  山西特有的地域文化不仅蕴含于形式表象之下的内在逻辑,在建筑的内外各个层面也淋漓尽致的表现力出来。

 

本文标题: 山西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符号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842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