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建筑小雁塔: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11-21 10:55:58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鎏金
核心提示: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安仁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和荐福寺钟楼内的古钟合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

  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安仁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和荐福寺钟楼内的古钟合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


  小雁塔建于唐中宗景龙年间(707—710年),是为了存放唐代高僧义净从天竺带回来的佛教经卷、佛图等而建。由皇宫中的宫人集资、著名的道岸律师在荐福寺主持营造了一座较小的佛塔。后来,为了区别两塔,慈恩寺塔名为“大雁塔”,而荐福寺塔外形似雁塔又小于大雁塔,故名“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唐末战乱,荐福寺屡遭破坏,寺院毁废,只有小雁塔得以保存。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年)的文献记载,当时的荐福寺已从最初的开化坊迁入了安仁坊的塔院内,与小雁塔成为整体。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一位自称“山谷迂叟”的信士发愿修缮小雁塔,将风化严重的塔檐、塔角修好,以白土粉饰,至今塔身可见白土粉刷的痕迹。


小雁塔


  明、清两朝对荐福寺和小雁塔进行过多次修缮。明代曾有五次大规模的整修,基本上保留先有的格局。明宣宗宣德元年(1426年),陕西西宁卫弘觉寺番僧勺思吉蒙钦锡度牒,到荐福寺住坐,见这里殿堂荒废,遂发愿重修。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大修竣工后,向朝廷乞赐寺名。


  “敕赐荐福寺”匾额就是明英宗的御笔。明宪宗成化末年(1487年),西安地区发生地震,小雁塔的塔身震裂。后来重修时在塔的底部砌了一层包砖,但没有修复塔身的裂缝(至1965年经过一次整修,才修复了地震震裂的裂缝)。小雁塔原有15层,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遇到华县大地震时塔顶两层被震毁,现存13层。


  清朝时荐福寺又多次修缮,以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的整修规模最大。晚清时期还建造了藏经楼和南山门等。辛亥革命以后,1926年-1949年5月荐福寺长期被军队占驻。小雁塔还曾成为军事指挥部。到国民党军队撤离西安后,小雁塔的地宫已填满了垃圾。


小雁塔


  建筑形制


  小雁塔是密檐式砖结构佛塔,由地宫、基座、塔身、塔檐等部分构成,塔身为四方形,青砖结构。原为15级,约45米高,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大地震时,塔顶被毁掉两层,现存13层。1989年测定塔的总高度是43.395米,底边长11.38米,高与底边的比例是100:26。


  小雁塔的基座为砖方台,塔基座南北各开有一券门,青石门相,券门下为青石踏步。石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楣上的天人供养图像,艺术价值很高。底层北券门外紧靠塔体的砖砌门楼,系清代增建。塔基座南侧有清代石门坊,南额刻有“万汇沾恩”,北额刻有“不二法门”。


  基座下有地宫,为竖穴。基座之上为塔身,塔身底层高大,二层以上高、宽递减,逐层内收,愈上愈促,以自然圆和收顶,故整体轮廓呈现出秀丽的卷刹。


  小雁塔的塔身单壁中空,塔壁不设柱额,空筒式的内部设有木构式的楼层,有木梯盘旋而上可达塔顶。塔身上为叠涩挑檐,塔身每层砖砌出檐,檐部迭涩砖,间以菱角牙子,塔身表面各层檐下砌斜角牙砖。每层南北各辟券门,以起到采光透气的作用。


  小雁塔第一层塔身南北开辟门洞,以供出入,南北门框均以青石做成,石质门楣上线刻供养天人和蔓草、祥云、迦陵频伽等具典型佛教寓意的装饰图案,反映了初唐时期的艺术风格。飞天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歌舞神和娱乐神,后被佛教吸收于天龙八部众神之内,成为佛教中常见的装饰题材。


  祥云纹样是仙界、理想和现实结合的浪漫主义产物,是古代纹饰的审美特征;迦陵频伽,佛教又称“妙音鸟”,声音美妙动听,婉转如歌,在佛教经典中,常以其鸣声譬喻佛菩萨之妙音。


小雁塔


  这些与佛教内容密切关联的装饰纹样,刻工精细,线条流畅,以跳动的回转曲线作为纹样的基本构成,把外来的题材嵌入到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中,使之融合并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纹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装饰纹样亦是小雁塔遗产区丝路文化特征的体现之一。


  原来在小雁塔底层环绕塔身有砖木结构的大檐棚,被称为“缠腰”。在金、元交战的年代“缠腰”毁没。民国时期,一个位于小雁塔台基中部的地宫被发现,但地宫中并没有史籍所记载的舍利及珍贵经卷。因此有考古学家推测,除了这个位于地平面之上、较为明显的“明宫”外,小雁塔下还应该藏有其他“暗宫”。


  小雁塔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是佛塔这一佛教建筑形式传入中原地区最早的珍贵例证之一。小雁塔的造型与结构,是中国早期密檐式塔的代表作品,影响了中国其后很多地区密檐砖石塔的建造。云南、四川等地区的唐、宋时期的密檐塔虽各具地方特色,但仍可以看出与小雁塔的继承关系。


  在大唐时期,国内学子在进士及第后,可以到大雁塔进行“雁塔题名”,寓意“跃登龙门”。在明清时期,陕西地方乡试中的武举人,效仿唐代进士大雁塔下题名的习俗,到荐福寺小雁塔下刻石留名,形成“雁塔武举题名”之风。荐福寺内至今还保存有16通明清时期陕西武举雁塔题名碑。

 

本文标题: 西安古建筑小雁塔: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843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