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这是成都曾广为流传的一首歌谣。传说三百多年前,张献忠兵败离开成都时,将大量无法携带的金银财宝埋藏在某地,并以石牛、石鼓为记号,以便重返成都时挖出。张献忠的一个随员,偷偷将埋银的地点绘图保存下来,并传给了后人。伴随这一传言,不知有多少人曾经在锦江边流连忘返,但三百多年来,人们从未找到埋金之地,也未曾寻到石牛与石鼓的痕迹。
1937年,望江楼附近河道突然出现了许多手拿锄头、铁铲、扁担等工具的人,他们年纪各异,但脸上都带着遮掩不住的欣喜,一刻不停地在河床上挖掘。过路的人见此情景,上前询问,挖河的人声称是在淘金。
有人告知川军将领范绍增,张献忠的部分财宝沉没在锦江望江楼河段附近。范绍增对这笔财宝十分感兴趣,遂决定出银元两万块成立淘金机构,并在社会各界奔走,邀股筹措资金。锦江淘江公司很快成立了,声言挖出银子后一半捐作抗战用,一半按股分利,消息传开,整个成都市轰动一时。
除范绍增外,公司股东还有马昆山、熊玉璋、蔡玉斌等人,辛蜀峰担任总经理,杨永思担任设计工程师。他们从《成都县志》等书籍上,找出许多证明张献忠在锦江埋藏金银的记载,并在《新新新闻》等报刊上大肆宣传,以筹集更多资金。于是,川内富商巨贾、达官名士纷纷入股,除了投资数千上万元的大股东,投资几百元的小股东更是不计其数。
淘金公司信心百倍,全面开展筹备工作,他们根据志书等古籍所提供的线索,分析埋藏金银的地点,又不停招收工人,还从外地购置抽水机、探测器等机器设备。杨永思和辛蜀峰率领勘探人员四处探测,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最终在望江楼附近河段找到了埋藏金银的地点,于是决定在1938年冬,趁枯水期锦江水位较低时动工,力争在次年夏季涨水前将财宝尽数取出。
开工当天,四川省主席王缵绪与各界知名人士,参加了开工大典。典礼结束,八九十个工人便兴致勃勃地动工了,众人将河水改道,并在河心挖掘深坑,一时间,挖土声、抽水声、喊号子声,响成一片。从此,每天前来锦江看淘金的成都人络绎不绝,都想一睹出土的奇珍异宝。政府不仅张贴告示严令保护施工现场,还派出军警维持工地治安。
几天后,石牛被挖出,股东们信心大增,每天给公司职工发放福利,又过了几天,石鼓也被挖出。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遍了成都的大街小巷,人们成群结队,涌出东城门,直奔九眼桥,顺着锦江河道,赶到施工现场,看到了通身沾满泥土的石牛和石鼓。于是人们更加笃信锦江中埋藏有大量财宝,股东们开始计划如何用这笔意外之财买田、置地、修公馆、建别墅,众多百姓则暗暗后悔当初没有入股。
此后,抽水机日夜不停地运转,淘江挖金的工程进展神速,卵石一筐筐的挖起,一担担的挑出,河中的坑也越挖越深。一天上午,安置在坑边的金属探测仪突然响动了,公司的股东、员工们心花怒放,立即紧急动员,大批量购置挑金银的箩筐、扁担,还通过电报在重庆订购起重机。
第二天,众人果真从坑中挖出了金属,但不是传说中的金银,而是已经锈合成块的小铜钱。共挖出四箩筐小铜钱后,探测器便停止了鸣响,淘金公司再也没有挖到任何值钱的东西,只好草草收场。
两岸观看淘金的人们逐渐散去,锦江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成都人的“黄金梦”也随着奔流的锦江水,逐渐远去。
80多年来,“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的传闻却一直流传于民间,并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得到证实。2017年,考古队在江口古战场遗址发现金银为主的文物4万余件,其中包括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以及与张献忠大西政权相关的“西王赏功”钱等国家级文物,成为2017年度中国考古新发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