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名”和“字”有什么关系,区别又在哪里?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11-26 11:13:34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名,是在古代社会中使用的个人的符号。自己称呼用名,外面称人用字。字常常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互为表里的,所以它又叫“表字”。

  名,是在古代社会中使用的个人的符号。自己称呼用名,外面称人用字。


  字常常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互为表里的,所以它又叫“表字”。



  (1)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的,如:东汉张衡字平子、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游”就是同一个意义。


  (2)“名”和“字”有意义相互辅助的:唐朝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朝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3)“名”和“字”有意义相反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他“名”、“字”中的“熹”与“晦”、是反义。


  古人认为成年之后,直呼其名就是不礼貌的了,所以取一个字让人称呼自己。


  而且,字一般只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礼记曲礼》记载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论男女,成年才取字,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人称呼他。一般人,尤其是同辈或者下属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称其名。



  至于意义,往往有同义,反义,甚至推想几类。举几个人为例,周瑜,字公瑾,这里都是美玉,这就是同义。朱熹,字元晦,一明一暗,这就是反义。赵云,字子龙,从云到龙,这就是推想。


  至于号,就比较随意了,意之所到,无所不能了!


  名字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就是一种称谓,一个代号而已。但对于古代人则大不一样,名和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当子女出生后,长辈要给子女取一个名,在一生中,只有这个名才是最正式的称谓。因此称大名,而在古代社会这个名要入官服的户籍簿,因此这个名又叫官名。字是在子女长大成人以后,由父母或长辈起的又一称呼,在中国古代社会男子长到20岁(虚岁)要举行冠礼,即表明成年了;女子则在15岁(虚岁)举行冠礼或笄礼时,待加冠或插笄仪式结束后,还有给受冠者或受笄者一个新的称谓,这就是字了。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曲礼》所以古代人便有父母或长辈起的两个不同的称谓。


  由于名和字是古人人生中两个不同的阶段而起的称谓,所以他还有不同的寓意。名起于出生之时,标志着一个人的降临。字起于冠礼或笄礼时,代表着一个人进入成年。


  那么古代“字”和“名”什么关系呢?



  根据清代训诂学家王引之的《春秋名字解诂》,一般是有5类情况:


  一是“并列式”:同义互训,意义相同。即:即表字和名意义相同,相通,是并列关系。例如诸葛亮,字孔明。都是亮的意思;


  二是“矛盾式”:反义相对,意义相反。即: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例如朱熹,字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


  三是“扩充式”:连类推论,意义相顺。即:表字与名出自一句话中,意思相顺,且字为名作补充解释或修饰。例如赵云,字子龙。《周易》说:“云从龙,风从虎;


  四是“延伸式”:据义指实,意义相延。即:表率意为名字意思的延伸。例如杜牧,字牧之,牧之即放牧的意思;


  五是“辅助式”:辨物统类,意义相近。即: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为辅助。例如陈琳,字孔璋。琳、璋都是玉石,互为辅助。


  另外,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字,而称其别号。


  号和名不一定有必然联系。例如陶潜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


  此外,有人认为称字、号还不够尊敬,于是就以官职、籍贯来称呼,如杜甫被称为杜工部,袁世凯被称袁项城。

 

本文标题: 古代的“名”和“字”有什么关系,区别又在哪里?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845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1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