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里古城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隆里古城因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边地军屯背景,经由六百多年的强势传承,在贵州千姿百态的民族原生态文化家园中,呈现出“汉文化孤岛”奇观。
隆里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是西南少数民族密集地区唯一保存较为完好的汉文化军事古城,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规划布局和民居建筑群。古城居民是明代“调北征南”时屯军的后裔,还保留和延续着江南的生活习俗。隆里古城弥漫着古老的生活情趣,有极浓的历史韵味和文化魅力,素有“中原遗韵,南疆锦绣”之美称,是一座无法复制的“汉文化孤岛”。
走进隆里“汉文化孤岛”
隆里古城现存古城,从设计到施工都严格遵循当时的作战需要,是一座亦兵亦农、能战能防的军事城堡,具有典型的政治、军事历史背景和很高的建筑、文化旅游价值。古城选址布局依山傍水,其防御体系设计精密,修筑有城墙城壕,四周挖掘护城河,街巷交叉均不成“十”字型而成“丁”字型,使街巷错综复杂,利于巷战。城内以观音大庙旧址为中心,往东、西、南开三条主街,为古城的主要骨架,三条大街分出六条巷道,街巷又把整个城区划分为相对独立的九个居住区域,加上四道明通暗塞、虚实结合的城门,构成“三街六巷九院子”的攻防体系。
古城民居的建筑形式、艺术手法均有明显的徽派特征,基本是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楼舍皆为三间两层封火墙式,上面青砖砌筑,灰瓦兽脊,飞檐翘角凌空,中间勾勒宝顶。门上方的匾额彰显着主人的郡望或家风,如“科甲第”、“关西第”、“济阳第”等,民居的封火墙上绘有彩画,花、草、虫、鱼、鸟、兽等,栩栩如生。
触摸六百年前生活
隆里现流传下来的文化以汉文化为主,其中以江南文化最为厚重,儒、佛、道多种宗教文化都根植于这块土地上,同时揉杂当地苗、侗文化的内容。数百年来,汉文化与当地苗、侗民族文化相互撞击、融合,形成有别于中原文化和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亚文化群体,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文化社区。以民间活动为载体的玩花脸龙、迎故事、唱汉戏是隆里古城汉文化的三大瑰宝。
元宵节玩花脸龙,是隆里古城的“狂欢节”,方圆百里的人们都要赶来观看。所有舞龙的人都画花脸,每条龙即如一出戏剧,由龙尾牵动整条龙的动作,为全国独有。隆里龙灯制作精巧,鲜艳美观,风格独特。玩耍的技艺也多达十余种,如串花龙、金龙抱柱、滚地龙、二龙抢宝、双龙戏珠、黄龙吐丝、青龙翻身、天龙穿雾、黄龙出海、大盘龙、小盘龙等。场面恢弘壮观,势若翻江倒海,活灵活现,令人目不暇接。
现在,历尽沧桑的隆里古城,作为军事驻防单位的威严已不复存在。昔日边陲政治经济文化的小中心地位也在世事更叠中发生了根本变化,但作为一座古代集图腾、宗教、历史、现实于一体的典型城堡,仍完整地保存至今,这在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是极为鲜见的。
走进隆里,犹如走进时空的隧道,仿佛间六百年前的生活触手可及。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实,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