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三山五园的前世今生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12-05 13:57:01  来源: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核心提示:三山五园是对位于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的统称。三山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指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

  三山五园是对位于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的统称。三山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指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 


“三山五园”位置示意


  前世:昔日的皇家园林


北京海淀西山近麓拥有大量园林建筑,与层峦叠嶂的西山山脉构成一幅和谐的自然人文画卷


  根据史书记载,“三山五园”是由“五园三山”演变而来。由于海淀区得天独厚的“背山面水”地理条件,造园活动自辽金时期便已开始。及至清代,从康熙皇帝开始,在前朝私家园林的基础之上大规模建造皇家园林,从而形成今天所谓的“三山五园”整体皇家园林景观。


▲西山名胜全图


  清代以前——引西山泉,湖沼充沛


  三山五园地区在清以前已拥有丰富的水源和肥沃的湖沼淤地,风貌以自然湿地风光为主,行宫和私家园林数量少,仅为点缀,人类活动以文人轶事为多,孕育出《游海淀武清园池》等相关文学作品。


▲清朝以前三山五园地区的发展演变


  清全盛时期——大兴土木,园林日盛


  “三山五园”作为皇家园林,是清朝统治者在前朝私家园林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加以修建而形成的整体性园林建筑。


▲《三山五园外三营地理全图》


▲清全盛时期三山五园地区的发展演变


  清全盛时期三山五园地区总体面貌以皇家园林为绝对核心,狭义上的“三山五园”格局全部形成,山、水、路为基底,园林、村庄、驻防、民俗、宗教有机交织,帝王将相、皇亲国戚、文人居士与百姓士兵的生活百态在这之中得以彰显。


  清代晚期——命途多舛,劫后余生


  嘉庆以后,清朝国力逐渐衰弱,已无力增建新的园林。道光帝甚至下令撤除三山各宫殿的家具陈设,实际上相当于将其废弃,放任不顾。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城,为了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三山五园”的重要政治地位使其成为英法两国首要的打击对象,在疯狂地洗劫和焚烧下,多座皇家园林及私家园林在战争中遭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可以说“三山五园”跟随大清政权一起遭到了致命一击。


▲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


  尽管三山五园部分园林在清末的同光年间曾经得到一些修复和更新,如将惨遭焚毁的清漪园修复并改名为颐和园,作为慈禧太后园居理政之处,但总的来说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完全无法和乾隆盛期的面貌相媲美。


  随着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覆灭,三山五园以皇室为主导的“皇家园林综合功能区”的管护体系正式宣告解体。因此,1860年的劫难是三山五园地区历史景观崩溃解体的开端。


▲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的清漪园旧照


  1900年,八国联军的入侵使三山五园地区遭遇了另一轮破坏,贫困和战乱引发国人参与了园林废墟的破坏和洗劫,大量砖石木材被任意挪用,民国年间更是严重,从此该地区的繁盛场景再无全面恢复的可能。北京西郊园林在民国以后渐趋冷寂,圆明园被毁,王公私园出售改作校园,三山五园地区从皇家园林文化进一步向多元化拓展。


  转折:市民的园林景区


  清朝时期,作为皇权象征和与紫禁城并重的政治中心,“三山五园”皇家园林具有极高的地位,一直是民间难窥一二的“禁地”。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三山五园”为代表的一批皇家园林、建筑通过修葺、整理后纷纷面向社会开放,使得曾经蒙蔽在帝国余晖中的旧物在新时代的阳光下迎来自己的新生。


  民国初年,民国政府步军统领衙门与清室内务府商定颐和园对外售票开放。静明园大略修缮,作为颐和园的附属园景开放。之后,在玉泉山静明园南宫门和正宫的遗址上修建了玉泉旅馆,用玉泉之水开办汽水厂。1920年,熊希龄在静宜园部分旧址上创建香山慈幼院,建设了男女学校、幼儿园等。1928年,颐和园被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接收,始成公园。


  新中国成立后,三山五园地区的文化遗产的价值逐渐被发掘和重视起来,曾经作为皇家园林的“三山五园”也逐渐转变其职能和定位,大部分变成城市公共场所,变为民众休闲娱乐和接受爱国教育的人民公园。


▲新中国成立后三山五园地区的发展演变


  今生:全民的文化瑰宝


  三山五园地区是当今北京少有的文化遗产要素数量多、质量高、密度大的区域,是海淀区甚至整个京西地区的主导文化要素和标志性文化符号,也是北京难得的大公园、大遗址、大型户外空间。它具有很高、很多方面的价值和现代意义。


  价值与解读


  1、生态价值


  “三山五园”位于北京西北郊,西山作为屏障抵挡来自西北的寒风;山下为永定河冲积扇,水源、植被资源丰沛,对促进城市的生活质量和自然环境的协调,丰富与优化城市景观结构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更大尺度来看,“三山五园”地区是颐和园等文化遗产的外围缓冲地带,是“绿色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三山五园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优越,绿化植被丰富,成为中心城西北最重要的生态控制区。2012年,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第一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三山五园地区的生态建设,将为海淀建设历史文化名区和世界高端旅游目的地提供重大机遇。



  2、文化价值


  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和皇家园林群的代表,“三山五园”是园林与城市文化的共生体,具备巨大的遗产价值和文化景观特性,在海淀的历史发展中也发挥了主导性作用。以皇家园林为中心,海淀镇形成了独特的历史轨迹、城镇肌理、建筑布局、交通网络、人文特色等文脉特征。


  如今的三山五园地区将诸多优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整合,统筹推进西山文化带,有利于京西地区文化建设与发展。此外,此地区还是国内顶级高校和科研机构聚集地,是传统文化遗存与现代科教资源均高度集聚的文化聚集区。


  3、社会价值


  三山五园地区的山水地势特征为这一区域提供了良好的人居发展条件。清全盛时期除皇家和私家园林外,还有驻军、村镇等,展现了当时君臣与百姓的生活百态。


  现如今的三山五园同时兼具历史文化厚度、国际交往广度、现实教育力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交融的复合型地区,也是当今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空间和精神家园。


▲三山五园文化巡展


  整体保护与传承发展


  北京市中心城区两大具有世界影响力与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文化功能区,一个是老城,另一个就是三山五园。可以说,三山五园地区的历史文化价值完全可以与北京老城区比肩。最新版北京城市总规明确提出,要加强老城区和三山五园两大重点区域整体保护,可见其在历史文化方面的重要地位。


  除此之外,新版城市总规中还将“三山五园”整体突出,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格局中作为一个完整保护对象,提出“三山五园地区是传统历史文化与新兴文化交融的复合型地区,拥有以世界遗产颐和园为代表的古典皇家园林群,集聚一流的高等学校智力资源,具有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优质人文底蕴和优美生态环境。应建设成为国家历史文化传承的典范地区,并使其成为国际交往活动的重要载体。”


▲北京新版总规中对加强三山五园地区保护的要求


  “三山五园”的建设对其周边地区和西郊一带的社会经济与人文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当今社会背景下,“三山五园”有了更加广泛的概念,不再局限于具体的山和园,而是指在同一空间位置上叠合的所有历史时期文化要素的集合体。


  加强三山五园地区保护必然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为了强调并保护三山五园地区的潜在遗产价值,赋予其新时代的内涵,我们应按照北京城市总规中的要求,建立科学有效地保护方案,在保护物质实体的基础上完成重点地区的建设,科学分区,构建历史文脉与生态环境交融的整体空间结构,全面推动北京市生态、景观、文化环境的改善与提升。

 
标签: 三山五园

本文标题: 细说三山五园的前世今生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850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