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曰:“击鼓其镗,踊跃用兵。”翻阅古籍,常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文字,“两军相遇,弓弩争先”。的确,在世界诸国使用的兵器中,弓箭的发展历史,是最悠久的。弓与箭是配套兵器,而在制造过程中,通常又是很能体现古人智慧的。因为,弓的制作,箭镞和箭羽的制作,从取材、用料到制造过程都有严格的要求,其技艺的把握拿捏对工匠又非常苛求。据说,神箭手之精准射击,背后支撑他的必是大批技艺精湛的工匠。
弓与箭共同发展
能够使用弓箭和驾驭兵车,应是古代男人必须要掌握的两门基本技能。按《论语》记述:孔子告诫他的学生,他从来不射杀在鸟巢安歇的飞禽。可见连孔老夫子这样的读书人都能“弯弓射大雕”。这也从另外的角度说明了弓箭在那个时代的普及性和重要性。
据《周礼▪司弓矢》记载,弓分六类,有强弓二种:王弓、弧弓。中弓二种:唐弓、大弓。弱弓二种:夹弓、庾弓。战车配备的一般是王弓和弧弓,射程远,杀伤力大。
与强弓相配的箭矢,也很讲究。用途不同的箭,重心应在箭杆何处、选用什么样的羽,才最能使箭在飞行中保持稳定,箭镞的长短尺寸、怎样的形状才能杀伤力强,古人都有明确规定。到了汉代,甚至发展到兵器作坊根据实战需要,制造出能适用步战、骑战和水战的各种弓箭,箭镞也由铜制改为铁钢制造。为了提高杀伤力和适用不同场合,箭头被制成平头、月牙、柳叶、铲、叉等不同形状。
弩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大约在春秋时期,古人发明了弩。弩实际上就是有臂的弓,是古代出现得最早而又最简单的机械武器。我国最早的弩机可能出现在楚国,秦汉传说中就有“楚琴氏造弩”之说。
有故事说,楚琴氏自小精于木工,又喜欢射雁。他发现用普通弓箭射雁,看似瞄得很准,结果却往往十射九空,于是琢磨其中的道理。有次加工木器,他突然灵机一动,设想如在弓臂上设一机械,不是能更有力更准确地发射箭镞吗?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楚琴氏发明了弩机。他的弩机制造十分精巧,外面有一个匣,前面有挂弦的钩,后部则和照门连接,照门上刻有定距离的分划,匣下有扳机。发射时,先将弓弦向后拉,挂在钩上,对准目标后,一扣扳机,箭即射出。
对于弩机,后人还是比较熟悉的。2009年5月27日的《北京青年报》以《古墓中发现2000多年前“手枪”》为题,报道考古人员在四川绵阳一处古代墓葬群里,出土了许多战国晚期和秦代的青铜器和兵器。该新闻特别提到,古墓中发现的酷似“手枪”的战国青铜弩机,是目前国内外发现的距今最古远最小的弩机。
据介绍,弩机装在木弩臂的后部,有钩住弓弦的“牙”,有用于瞄准的“望山”,还有作为扳机的铜片“悬刀”。威力强大的弩可以射杀数百米外的目标。这酷似“手枪”的战国青铜弩机,在秦汉时期,成为中原民族抗击北方骑兵最尖端的武器。“手枪”弩机的出土,对研究战国时期的武器装备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弩的发明比西方整整早了1300多年。它的发明,标志人类已开始利用机械能,推进了远射兵器精准度的提高。就远射兵器精准度而言,这是人类向发明步枪、火炮迈出的重要一步。与弓相比,弩只需先将弦扣住,然后再从容瞄准,伺机发射。上弩不仅依靠臂力,上强弩还需用膝顶、脚踏或腰引,甚至使用绞车。这样力量大,射程也远。
弩的发明和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攻击性和战斗力,使战场上的攻守与拼杀陡增几分惨烈。这时的“积弩齐发”已成为在宽大正面拼杀中最有效遏制密集车阵进攻的手段。
《孙子兵法▪作战篇》《势篇》中对“弩”的功效作用,就有多处强调。至战国后期,列国兼并战争已普遍采用弩机作战。弓弩、强弩、连弩等多型远射兵器,更是置敌军于死地的利器。
《周礼▪司弓矢》将弩分为唐弩、庾弩、夹弩、大弩四种。从技术角度讲,弩由弓与柄两部分构成。柄又称为臂,有“矢道”,尾部装弩机。弩机由郭、牙、悬刀和望山组成。一般的弩机,四周有“郭”(外壳),郭中有“钩金”,其一端为“牙”,可钩紧弓弦,另一端装有“望山”(瞄准器)。“牙”下连结“悬刀”,作为扳机。使用时先把弦拉开扣在弩机的牙上,扳动悬刀将牙缩下,弦就会把箭射出,起到了储备弹力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汉初的兵器制造家已经根据勾股定理在弩机的望山上刻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射击标尺。
战国时还发明了“连弩”和“超足而发”的“蹶张弩”。魏国武卒携带的弩有十二石的拉力,而韩国“强弓劲弩”的射力,竟可以达到六百步之外。
后来,陆续出现了装有连杆和脚踏的、用脚蹬方式将踏脚压到地就可将弓拉开的偏架弩,又叫“神臂弓”。弩的射程远,杀伤力大;大型强弩则多用于攻坚和守城,是当之无愧的重武器。弩发展到后来形成很多种类,小的如背弩、踏弩,可藏于衣内、马镫之下做暗器使用。
战国末年,弩机的发展又与战车相结合,出现了可以同时发射许多弩箭的“连弩之车”。如《六韬▪虎韬▪军用》记载的“大黄参连弩大扶胥”,估计是种有连弩的战车。车上的连弩,可发十尺长的箭,单是铜制机郭就有一石三十钧(34公斤)重。
此外,还有用绞车开弦的“车弩”,将两张或三张弓合成一个弩的“床子弩”,储备人力和弹力的作用就更加明显。战国末期出现了可以旋转射击的大型弩,后人把它叫作转射机,多用于守城。威力更大的车弩和床弩出现于唐代,有的车弩一次可发射7支铁羽箭,射程达500米,有的床弩甚至能发射长约3米的大铁箭,能射穿数百米外坚厚的敌帅营帐。到宋代时,它们已发展成为军中重要的攻守利器。
当然,讲述古代强弩这类“先进尖端武器”的作用后,仍不能忘却弓、箭作为轻兵器的重要作用;也需要对古代传统武器的状况作些简扼的介绍。
十八般兵器
在世界冷兵器发展进程中,我国的兵器种类最多,在民间广为传说的有十八般兵器。尽管对十八般兵器的说法不一,但毕竟有这么多品种可供单兵使用。
十八般兵器,有一种说法是指:刀、枪、剑、戟、棍、棒、槊、镗、斧、钺、铲、耙、鞭、锏、锤、叉、戈、矛。另一种说法则是指: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鞭、锏、祸、殳、叉、耙头、绵绳套索、白打。这十八般兵器中,种类、形制、功能各不相同。如剑和刀都是短兵器,刀是单刃,用于砍杀;剑是双刃,用于刺杀。
枪的形状与矛相似,比矛轻便且锋利,是一种剌击兵器,从唐朝到宋朝几乎成为军中最主要的兵器。唐代枪分为漆枪、木枪、白干枪和扑枪四种,宋代枪的种类更多,有十几种。
又如戈戟,其兴衰也与当时的作战要求相联系。戈是长柄兵器可勾可啄,最早的戈是将兽角绑在木杆上。戈适用于战车交锋,是从殷周到春秋时期的主要兵器。后来,戈的作用不如戟,戟兴起之后戈渐衰。
戟是枪尖附月牙利刃的长柄兵器,可钩、可啄、可割、可刺,是在戈和矛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其杀伤力比戈和矛都强,是战国到汉唐的主要兵器之一。三国前期的骁将吕布使用的就是一支方天画戟。“三英战吕布”,那支方天画戟出神入化,竟然未让刘关张占多少便宜。后因盔甲的制作日益精良,钩啄的杀伤力减小,戟的作用降低,逐渐被枪代替。
还有斧、钺,从商代到后汉和隋唐曾盛行过这种劈砍兵器;但斧钺的缺点是刃厚且笨重,到了宋朝,逐渐衰退湮没。在人们的印象中,使用板斧最有名的人物,就是《隋唐演义》中程咬金的“三板斧”和《水浒传》中那个生性鲁莽的“黑旋风”李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