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的运用无疑是设计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所选择的材料是设计师表达设计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非常重要的表达手段。人类对于材料的运用在传统文化中的表现由此可见足以追溯到人类起源的文明开始。人类文明的发展最初就表现在对石材的运用上。
中国的石材艺术起源很早,突出体现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建筑艺术领域和装饰艺术领域。从建筑艺术领域看,石材的应用是和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与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常说,建筑是一部石材写的书。
石材的历史也因建筑而格外融入了人类文明的历程。在距今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就利用天然崖洞作为居住处所。之后从巍巍壮观的万里长城的建造到魏晋南北朝时代开凿的敦煌石窟,从富丽堂皇的十三陵到南京中山陵建筑,从皇宫庙宇雕刻到民间石艺,从故宫、颐和园皇家建筑到人民大会堂、上海外滩建筑,无不体现出石材的艺术价值。
从装饰艺术领域上来看,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开始将石材应用于装饰艺术了。在旧石器时代,石器大多数都是采用直接打击、碰钻和摔钻法等来实现的,制作较粗糙,由于这种石器多半是用天然砾石打击而成,材料的选择性差,所以器物只是能用而已,较有规则。如丁村人和马坝人使用的三棱尖状器,砍伐器,石球等。
进入新石器时代,制石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所制的生产工具有了比较规整、对称的形式规则。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石器制作日益精巧,不仅对石材的形状和硬度有所选择,对石材的色泽和纹理也有所取舍,如北京山屈家岭出土的石铲,江苏南京北阴阳营出土的石锄都表明了当时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人类爱美的本能开始得到表现,体现出了一系列人们的精神活动,通过这些装饰,象征性地表达了喜悦心情。
一个片状石器只不过是一个片状石器,除非是利用某些手段使它变得特殊。这或许是投入比正常需要更多的加工时间,或许是把石料中隐藏的生物化石磨出来,以增加物品的吸引力。一个纯粹功能性的碗或许在我们的眼中并不难看,但由于它没有被特殊化,因此并不是艺术产物。
一旦这只碗被刻槽,彩绘或经其他非实用目的的处理,其制造者便开始展示出一种艺术行为。”大汶口文化时期的石斧具有代表性意义,它的意义在于它最概地凝结了艺术与工艺的差别。石斧的特殊价值首先在于它的特殊视觉效果,即那些辉映在其平滑而坚实的表面上丰富色彩。
原始社会的人们,在石器的设计上,是经过艺术思考的,经过不断观察和实践,掌握了诸如对称、节律、均匀、光滑等多种形式美的规律,并自觉的应用于设计活动中,从而能够不断设计创造出各种合乎实用功能的石器工具。
石材以其天然之美,形成了独特的石文化,成为世界绚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石材以其特有的天然装饰效果,在建筑文化中,占在越来越多的重要地位。石材有自然的本质,耐雕琢,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现代的工艺技工可以将它们随意处理,所以从自然式到规则式,石材都可应用得恰到好处,而石材品种的多样性又保证了可以为色彩、线条等方面的统一找到适当的石材。
大自然造就了石材的丰富与多采。我国石材品种极多,已达一百多种,常见的有湖石、英石、黄石、青石、花岗石,以及大小的卵石。它们各具个性、色彩、线条、纹理、质感,形态也是丰富多样。
作为大自然的产物和组成部分,石材的毫不修饰与素面朝天就能达到的自然意境,是那些精工巧制刻意模仿的水泥人造制品无法匹敌的,这是石材与人的一种天然的亲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利用石材或变相利用石材。
所谓的变相利用,就是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以石为器,或以石为原材料,制作成人类所需要的东西。石材无所不在,无所不用。无论是国家的重要建筑物,如皇宫、皇陵、御园、寺庙、堤坝、桥梁、大道等,还是民间的园林,房屋、庭院等,无不取材于石。
因为石材代表着高贵,也隐含些许神秘,而不同的石头又各具特色。根据石材不同的特点,人们把它用作很多用途:石刻、碑碣、雕塑,尤其是建筑。建筑让石材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