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南雄镇”牌坊,作为唐崖土司城址现存唯一完整的地面建筑,该牌坊是唐崖土司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现存土司遗址中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礼制性建筑。
牌坊地处上街、中街和第二下河道交汇处,位于衙署建筑群中轴线的起点。建于明天启四年(1624),为表彰土司覃鼎参与平定“奢崇明叛乱”战功,由四川巡抚朱燮元奏请明朝廷敕建。坊名“荆南雄镇”和“楚蜀屏翰”由明熹宗朱由校手书。根据《明史》中《靖江王守谦传》“以洪都重镇,屏翰西南”和《张翀传》“国家所恃为屏翰者,边镇也”的记载,这八个字的直接含义应为:用唐崖土司城保护楚蜀两地。但结合唐崖土司城的建设背景分析,前者含义应为对唐崖土司城的赞誉,后者含义应为对唐崖土司地位的认可。《诗·大雅·板》曰:“大邦维屏,大宗维翰。”后以“屏翰”比喻国家重臣。唐韩愈《楚国夫人墓志铭》“公居河东,子在鄜畤,为王屏翰,有壤千里。”清李渔《玉搔头·止兵》:“好箇有担当的男子,不枉做皇家的屏翰。”
牌坊坐西朝东,为仿木石结构,四柱三门三楼式,通高7.15米,面阔8.4米。石柱前后有高2.5米的抱鼓石相撑及石狮一对(现残存一个)。横额中两面分别阴刻楷书“荆南雄镇”和“楚蜀屏翰”。前后两侧均有题记,记录了牌坊的建造缘由、时间。分别为:“钦差总督兼湖广荆岳郧襄陕汉中等府军务策授总粮饷巡抚四川等处四方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乃佥郡御史朱燮元为”、“湖广唐崖司征西蜀升都司佥事兼宣抚司宣抚使覃鼎立天启四年正月吉旦”。牌坊构件上大量采用高浮雕和透雕的手法,雕刻内容有人物故事、瑞兽等。内容既有反映本土文化的“土王出巡”等,亦有外来文化的“麒麟本天”“哪吒闹海”、“渔樵耕读”、“断桥送子”“槐荫送子”“云龙吞雾”等,体现了中原汉文化的强大影响,且保留了土家族文化的特色,是土家族、汉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关于该牌坊的作用和价值,有学者认为,其地处衙署的最前端第一级台面,为整个建筑群落的起始点,承担着衙署区主入口的作用,依牌坊上的“土王出巡”图和“渔樵耕读”图,当地居民传说,在土司时代,牌坊的中门为土司和贵族的通道,左边门为读书人和农民的通道,右边门为樵夫和渔人的通道。
牌坊在古代建筑组中不仅具有格局组成的作用,而且具有象征意义,展现其主人的精神追求。主要是通过牌坊上雕刻的各种图案花纹,用隐喻手法表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