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我国的国粹,拥有上千年的历史。然而,现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相对更为方便快捷的西医,中医的科学性也一直遭到国内外人士的质疑。中医应该如何发展?如何跟上现代化的步伐?也许在中国古代四大名医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战国 扁鹊
中华医祖-理论创立
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春秋战国时期名医,由于他医术高超,当时人们便借用上古神话黄帝时期的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奠定了祖国传统医学诊断法的基础。医学界历来把扁鹊尊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说他是“中国的医圣”、“古代医学的奠基者”。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国上卿赵简子有一次病倒,昏迷不醒,众人皆认为他死去。当时的名医扁鹊为他切脉,从赵简子的手腕部按及还有微弱的脉跳,断言未亡,经他精心调治终使赵“起死回生”。
扁鹊在青年时期结交名医长桑君,得其尽传其医术禁方,开始行医生涯。遍游各地行医时,邯郸人尊重妇女,他就专治妇科;洛阳人敬爱老人,他就专治耳聋眼花四肢痹痛;咸阳人喜爱孩子,他就专治小儿科……就这样随着各地的习俗来拓宽自己的医治范围,久而久之,名扬天下。
可惜,“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当扁鹊为秦武王治病时,遭到太医李醯嫉妒,派人把他杀死。
东汉 华佗
后汉神医-学以致用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神医华佗”。
华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创造手术外科的专家,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即为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在华佗之前,就有人利用某些具有麻醉性能的药品作为麻醉剂,不过,他们或用于战争、或用于暗杀,直到华佗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又观察了人醉酒时的沉睡状态,发明了酒服麻沸散的麻醉术,正式用于医学。
华佗也是中国古代医疗体育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倡养生之道,为年老体弱者编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等五种禽兽姿态的健身操--五禽戏。
华佗生活在东汉末年三国初期的乱世,兵祸绵延、水旱成灾导致疫病流行,为此,他不愿做官,深入民间,足迹遍布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然而,华佗晚年因不服曹操征召而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所著医书也被焚毁。
东汉 张仲景
中医方祖-疑难杂症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他与董奉、华佗并称为东汉末年“建安三神医”。张仲景的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即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张仲景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家庭,他笃实好学,博览群书,并且酷爱医书,10岁左右时,就拜同郡医生张伯祖为师,学习医术。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
“大兵之后,必有灾年”,东汉末年,战乱频繁,不断的战争导致瘟疫流行。张仲景的家族,原来有200多人,自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以来,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死了三分之二,其中有十分之七是死于伤寒病。张仲景决心要控制瘟疫的流行,根治伤寒病。为此,他辞官隐居岭南,专心研究医学,直到与世长辞。
明 李时珍
明代医圣-寻药著书
李时珍(公元1518年-1593年),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李时珍出生于医药世家,祖父是草药医生,父亲李言闻是当时名医,曾任太医院例目。
《本草纲目》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收载药物1892种,附药图1000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10000余。
李时珍在数十年行医以及阅读古典医籍的过程中,发现古代本草书中存在着不少错误,决心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自1565年起,他先后到各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历经27个寒暑,终于于明万历十八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万历二十五年,也就是李时珍逝世后的第三年,《本草纲目》在金陵(今南京)正式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