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立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
立春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
说的是立春到了,带着暖意的东风开始吹起,大地开始解冻,为不久就要到来的生机勃勃做铺垫。借着东风,万物生发,大地上的生机走向鼎盛,这是天道,又何尝不是人道。
二候蜇虫始振
立春五日后,冬天蛰伏在洞内的虫类开始慢慢苏醒,但天气尚冷,时机未到,所以还没出来,但好时节已经不远。
三候鱼陟负冰
立春节气十五日的最后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融尽的碎冰,如同被鱼背着一样浮在水面。
立春说“春”,岁之始也
“春”字古作“萅”,象征草木之初生。《公羊传》中写道“春者何,岁之始也”,《尔雅》也有记载“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古人将春天分为孟春、仲春、季春,即“三春”。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在古代,每逢“立春”,皇帝和地方官员都要通过一系列“迎春”礼仪向老百姓“劝耕”,平民百姓也通过“迎春”礼仪祈愿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万事顺遂。立春,意味着每年农事的开始。
春天是生长的季节。《释名·释天》中记载:“春,蠢也,万物蠢然而生也”,因此与“春”相关的词语也常常被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和现象,如“春风得意”“春意盎然”“阳春白雪”“枯树逢春”等。
春天是恋爱的季节。经过一冬的蛰伏,春天万物生长、生命勃发,人们的心情也变得愉悦、快乐。《周礼》中就记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上巳节”和西方的情人节“圣瓦伦汀节”都是在春季来到。
立春习俗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正式迎春,目的是把春天和句(gōu)芒神接回来。
祭祀祖先
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广东《新安县志》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立春时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较特殊。河南《汝阳县志》载:“设春宴,啖春饼,荐卜、梨。”
咬春
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用葱、蒜、椒、姜、芥五种辛辣食物调和而成)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
踏春
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鞭春牛
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了。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
立春养生
立春只是春天的前奏,是由冬寒向春暖过渡的时节。此时阴寒未尽,天气仍变化较大。
所以,立春养生还得做好“春捂”,千万不要急着脱掉冬装换春装。此时,也不建议进行室外的高强度锻炼,特别是老年人更应注意寒冷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立春后,阳气上升,人体的五脏六腑蓄积的内热之毒也开始出现春燥,导致肝火旺盛、身体炎症,出现口腔溃疡、咽喉肿痛、便秘、色斑等症状。加上春季天气转暖,人体水分大量流失,天气又阴晴不定,通过饮食养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阳和起蛰,品物皆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便从此开始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