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笔者第一次前往泥河湾盆地石沟遗址,参与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发掘,结识同样参与石沟遗址发掘的考古技工白日有大叔。
初识白大叔,只见其相貌平平,中等身材,黝黑的肤色,常常是烟不离手,只觉是一位平凡的大叔。但在接触之后,我们被白师傅丰富的田野考古发掘知识与技能所折服。在经过两年的深入了解与多次的交谈中,慢慢的了解了他三十年不平凡的考古生涯。
初识考古
白日有,1961年生,泥河湾本地人。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家以耕种为生。七十年代,考古发掘工作在泥河湾展开。对于在家附近开展的考古工作,白大叔也十分的好奇,偶尔也会到考古工地看热闹。
直到199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白大叔在马圈沟附近放牧的时候,遇到一处新坍塌的坡壁,坡壁上露出了一些石头和少许化石,白大叔看着这些石头跟考古队挖的石器很像,于是他就将其带回去,给当时正在这里进行发掘的河北省文研所的谢飞老师。谢老师一看,确定这是石制品,就让白大叔带他们去实地调查,从而找到了文化层,这就是后来著名的马圈沟遗址第一地点。在马圈沟遗址开始发掘时,谢飞老师找到了白大叔,问他愿不愿意参与发掘工作。由于发掘地点离家近,农忙时候还可以回家,考古队每天还给他6元的工资,白大叔一合计就加入了马圈沟遗址的发掘工作中。
刚参加马圈沟发掘的白大叔不同于其他民工,工地上他干活仔细,勤奋好学,同时又善于琢磨,不懂的问题都会向老师请教。此时,白大叔正值壮年,谢飞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名职业的考古技工,于是大叔就正式的进入了考古行业。
投身考古
最初,白大叔会在农闲的时候去参与考古发掘,干了几年考古后,白大叔将考古作为了自己的第一事业。从1997年开始,他放弃了家中的耕地,把几十亩地都转让给哥哥。自己全年跟着考古队全国各地跑,哪里需要跑哪里。三十年间,他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从轰轰烈烈的三峡考古开始,再从陕西到山西,从河南到河北,各地的考古工作都留下了他的身影。这些年来,上至旧石器时代遗址,下至春秋战国王侯墓葬,白大叔都有参与发掘。白大叔的田野考古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与这么丰富的发掘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白大叔不仅参与田野发掘工作,有时还会充当不同的角色。他在河北南庄头新石器遗址与圆明园都担任过大厨,也会参与发掘材料的后期整理,石制品分类拼合,化石清理,陶器修复等工作。
由于家乡在泥河湾,白大叔参与最多的还是泥河湾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在泥河湾盆地,他调查发现了很多重要的遗址,其中已经发掘的有著名的马圈沟遗址,大长梁遗址,石沟遗址,南山根地点等等,未发掘与命名的点更是不计其数。他对泥河湾盆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了如指掌,在此期间也接触了很多著名的考古学家,如贾兰坡先生,张森水先生等。在闲暇时,白大叔经常给我们讲许多考古学家生活上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情系考古
我曾经询问是什么让白大叔这么多年坚持干考古,白大叔说:“还是兴趣使然,我喜欢干考古,对旧石器更感兴趣,平常没事的时候我也会一个人四处转转,看看地层剖面,期许能有什么新发现。如果不爱好这一行早就干不下去了。干考古常年都不着家,有时一年就回家一次,把一年挣的钱往家里一搁,刚好够两小孩上学。然后又接着出门了,但是我爱好干这行,也就无所谓了”。三十年间,白大叔的工资从九十年代的一天六元钱,到两千年左右的十几块钱,直到2006年才涨到三十块钱左右,一直到2013年左右涨到了一百多块钱一天。由此可见,考古技工的工资待遇相较于其它行业并不是很高,但正是他怀着对考古的热情,才使得他这么多年坚持下来。在白师傅的带领下,他的兄弟都参与到考古工作当中,儿子也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考古技工,也算是考古世家了。白大叔常常也会感慨,现在这一辈的年轻人很少有愿意从事考古技工这个行业,这也是整个国内考古的现状。
谈及正在发掘的石沟遗址,白师傅很自豪。他说发掘了这么多遗址,最令我难忘的也就是两个遗址。一个是马圈沟遗址,那是我发现的,也是第一次参与发掘的遗址;另一个就是石沟遗址,石沟遗址是保存完好的自然冲沟,动物化石如此的丰富密集,这在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是很难得见到的。此外,在石沟遗址的发掘中,每每出现重要的化石标本,白大叔总要自己上阵,仔细清理,无论多难清理的化石,经过他手,总能完美的清理出来。
白大叔常常说他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在泥河湾发现古人类的化石,这是他做旧石器考古的一个梦想,也是泥河湾考古工作者共同的梦想。唯有每一个考古人都怀着对考古的这一份热忱,这个目标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考古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考古专家学者,同样也离不开要像白大叔这样的每一个普通人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