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建筑民居中天井的智慧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03-12 12:03:08  来源:哲匠之家
核心提示:何为天井?中国传统建筑​中,房屋与房屋、房屋与围墙围成的空间,即天井。从上往下看,天井是这样的,活像一口井。由屋顶四周坡屋面围合成一个敞顶式空间,形成一个漏斗式的井口,故名“天井”。

  何为天井?中国传统建筑中,房屋与房屋、房屋与围墙围成的空间,即天井。从上往下看,天井是这样的,活像一口井。由屋顶四周坡屋面围合成一个敞顶式空间,形成一个漏斗式的井口,故名“天井”。


  从下往上看,天井是这样的,也活像一口井。天井的开间(面积)一般都比较小,光线则因高屋高墙围堵显得比较昏暗,状如深井,故名“天井”。


  天井的定义


  中国宅院中房子和房子或房子和围墙所围成的露天空地、院落,以及旧式房屋为了采光而在房顶上开的洞,都称为天井。


  天井与露天庭院不同。庭院是室外开敞空间、露天活动的场所,而天井是室内空间的组成部分;庭院可大可小,用地不求规则,布局也比较灵活,而天井受建筑主体(房屋)的约束,以形似单棹子(船桨)、长宽比接近5:1的长方形为准。


天井


  西晋文学家陆机有两句诗曰:“侧间阴沟涌,卧观天井悬”,这话或许是天井最早的来源。在天井下生活的人们主要通过天井来采光和透气,劳作和修生养息。岁月悠悠,古院老宅中生活过的人们在这里度过了许多难忘时光,对天井都有一个难舍的情结。


  中国天井瓦檐精巧,环境幽雅,不仅具有地方民俗特色,而且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表征,更是凝聚家族情趣、巩固家族向心力、维系家族亲情的重要场所,它是家族成员的共同生活的记录者。


  天井的分布


  天井见于中国各地的传统民居中,尤其盛行于炎热而多雨的南方,从江南四合院到客家土楼,从苗侗地区的吊脚楼到云南高原上的“四合五天井”,甚至近代中西合璧的产物广东碉楼、骑楼,天井的身影随处可见。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徽派建筑中的天井,“高墙小井”且“有堂皆井”,到处是小巧玲珑的天井,即便大户人家的豪宅,也多是小天井,面积小、数量多,乃至出现一户人家“三十六井”甚至“七十二井”的奇观。


  但天井岂止是住宅里的风景,又岂止是主人的情怀。一如梁思成先生说:“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限于自然物理,非着意于创新形式。”中国传统建筑中,没有哪种构思是纯粹为了装饰的,都有其实用价值。


天井


  天井的作用


  天井之所以能够流行于大江南北、传承千百年,根本原因在于其强大的实用功能和不可小视的风水意义:在功能上,天井可以使屋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在风水上,天井可以营造“四水归堂”,“藏风聚气”的格局。


  天井,是中国古人追求“天人合一”的范例。通过天井,住宅与自然互动,人与天地对话。


  天井在民居中承担了采光的重任。天井虽然面积不大,但由于宅内房门都向天井方向开启,仍使厅堂、厢房都能采到天光(自然光),使其显得高大、敞亮,从而突破了室内空间的封闭感。由于天井四周屋顶较高、有的还挑檐,所以天井采集到的多为折射光,光线通透而柔和,给人以安宁、平静的感受,正契合“家”的意义;天井避免了阳光直射、可以遮阳,在炎热的夏天又是消暑纳凉的好去处。


  天井当然并没有刻意模仿烟囱而建,但依照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墙高井小,自然就会产生“烟囱效应”,形成由里往外拔的自然吸力,加速屋内空气向外对流,从而有效地通风和调节气温。很多老民居,天井后面跟着大厅,而大厅后面有两个用来通风的“螃蟹眼睛”,有风的时候,风过来就变成穿堂风;空气可以自然流通。


  徽商长年在外经商,财源来自四面八方,希望图个吉利。水主财,故而“四水归明堂”。天井四周的屋顶坡面,东西南北四面的雨水通过小青瓦流入家中,意味着肥水不外流,象征着财气的汇集。这种对应关系,也是徽派古民居营建者心理的折射。


天井


  中原土地平坦辽阔,宅基用地相对充裕,民居采用宽敞的四合院院落式建筑,随着中原士族的南迁,到了土地紧缺的徽州,没有足够的土地建院落,阔大的四合院变成了建筑物内部的天井。这一转型前后,基本的精神还是相通的,就是住宅的自然化,充分体现了古代的天人合一的观念。


  梁思成先生曾说:“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于创新形式,更无所谓派别。其结构之系统,及形式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艺术创造不能全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总是在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在徽州古民居中,多种文化的交融与渗透,形成了独特的古民居样式。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这些新变的理念进而转化为徽州古民居的现实构造,是徽州匠人的创造,也是徽商的创造,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自身内部的创新,值得我们深思和总结。


 

本文标题: 浅谈中国古建筑民居中天井的智慧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880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