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堡 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建筑城堡之一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03-13 15:23:02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半夏
核心提示:张家口堡俗称堡子里,位于河北张家口市桥西区中部,是张家口市区的“原点”和“根”,建于明宣德年间,是张垣大地历经近600多年历史沧桑岁月,逐步成长繁荣的历史见证。

  张家口堡俗称堡子里,位于河北张家口市桥西区中部,是张家口市区的“原点”和“根”,建于明宣德年间,是张垣大地历经近600多年历史沧桑岁月,逐步成长繁荣的历史见证。2008年,张家口堡评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成功获批为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家口堡


  史书记载:“指挥张文主持营建张家口堡。堡方四里有奇。城高三丈二尺。东南两面开有城门,东门曰永镇,南门曰承恩。”因该堡以北有东、西太平山对峙如巨口,故名“张家口”。张家口堡是长城防线宣府镇(宣化)的要塞,在阻止蒙古军队的进犯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战争中从未失守过,故以“武城”之誉而雄冠北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明廷与蒙古俺答部之间化干戈为玉帛,实现了“茶马互市”。


  张家口堡的功能也相应发生变化,由单纯的军事城堡演变为兼有贸易功能的边境城市。清朝末年,随着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张家口堡的经贸有了迅速发展,1909年京张铁路开通后,张家口成为通往西北的货流枢纽,张家口堡东关形成了武城商业街。这条商业街至今依然是张家口市最繁华的地方。辛亥革命后,张家口成为对外开放的商埠。1918年张家口商业贸易出现鼎盛。据《张库通商》记载,张家口对蒙古贸易的商号增加至1600多家,年贸易额达到1.5亿两白银。张家口被称为"华北第二商埠"。张家口堡成为中外商贾聚集之地。民国十二年(1923年),张家口的票号、钱庄已多达42家。


张家口堡


  张家口堡的商号、票号、钱庄的投资人与经营者大多是晋商。著名的祁县乔家大院乔氏家族,在堡子里二道巷开办了宏茂票号。祁县的渠家也在张家口开设了茶店以及三晋源、百川通票号。太谷的曹家来张家口桥西经商,开设了锦泉涌、锦泰亨、锦泉兴票号、钱庄。张家口堡成为晋商招财进宝的聚集地张家口堡也是外国商人的聚集地。张库大道的兴盛,吸引了为数众多的国外资本。据记载,民国初年,在张家口的外国商行有英国的德隆、仁记、商业、平和商行,德国的礼和、地亚士商行,美国的茂盛、德泰商行,日本的三并、三菱商行以及法、俄、荷兰的立兴、恒丰商行,总数达44家。这在当时是除天津口岸、上海洋场之外又一个外商聚集之地。


  张家口即为“武城”城堡内建筑布局也不就同于一般城堡。小小的城堡内当时就以建有守备署、协标署、中营署三处屯兵营房及军用粮仓、草场等。而现存的玉皇阁、文昌阁及大批民居,均建于明中后期及清代,而且像玉皇阁等还有着明显防御功能。


堡子里玉皇阁


  历史的演化足以说明,明、清时期的张家口堡就是长城防御体系的组成部分,张家口堡就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武城。武城未必就意味着硝烟战火,刀光剑影,更重要的是威慑作用。张家口堡武城建成后的数百年间,虽偶有惊扰,却从未失守,究其缘由并不费解。简单地说,就是备而无患。武城保护了这方山水,庇佑了这方安宁。武城名垂青史,功盖千秋。正如清代诗人陈逢衡赋诗所赞:“欲把舆图求胜概,张城第一塞垣冲”。

 

本文标题: 张家口堡 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建筑城堡之一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881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